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2-20

论著
实验研究
综述
学术资料
调查防治
   
论著
105 李文娟,展群岭,罗丹,李芳芳,王嘉佳,张亮,黄荣忠,吴波,陈建军,谢鹏
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转染人少突胶质细胞的蛋白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核蛋白(Nucleoprotein,p40)质粒转染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后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构建BDVp40质粒转染OL细胞的细胞模型和空载体转染细胞模型,分别提取各组细胞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用HPLC-Chip/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差异蛋白分析,NCBI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BDVp40转染后出现蛋白表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有8个蛋白表达上调,4个蛋白表达下调,1个蛋白只在转染后细胞表达而未转染OL细胞组不表达,其中4个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结论 BDVp40转染OL细胞后导致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其中一部分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2013 Vol. 29 (2): 105-110 [摘要] ( 559 ) [HTML 1KB] [PDF 962KB] ( 1219 )
111 姚娜,陈创夫,于强,张丽娟
3株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差异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3株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PCR扩增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Webster株,斯洛文尼亚1 567株,美国96HE58株ankA 基因部分序列,构建pET-30a-AnkA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以IPTG诱导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飞行质谱鉴定氨基酸序列,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3株菌AnkA重组蛋白与免疫小鼠血清抗体相互间的免疫反应以及交叉反应性。同时检测3株菌AnkA重组蛋白与我国无形体病人血清抗体反应性。结果 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小鼠免疫获得高效价抗AnkA IgG抗体,3株菌重组蛋白免疫抗体间存在免疫交叉。3株菌重组蛋白与我国无形体病人血清抗体存在免疫反应。结论 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3株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蛋白,重组蛋白与我国无形体病人阳性血清存在免疫反应。3株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重组蛋白与免疫小鼠多克隆抗体间存在交叉反应。
2013 Vol. 29 (2): 111-116 [摘要] ( 713 ) [HTML 1KB] [PDF 1378KB] ( 1293 )
117 李雁,康逢义,杨吉飞,孙彩琴,刘志杰,殷宏
甘肃、湖南和广东三省蜱体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伯氏疏螺旋体共感染研究
目的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病原。目前,对两种病原在蜱体内共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 以甘肃、湖南和广东三个省采集到3个蜱种、共543份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蜱体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不同地区采集到的蜱体内的感染率不同,分别为3.2%~20.0%和2.3%~19.3%。在检测的样品中,共发现有7份样品中同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中均检测到这两种病原。结论 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均能够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可能为这两种病原在自然界的持续存在和循环提供了条件。此研究结果丰富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信息,有利于提高这两种病的防控策略。
2013 Vol. 29 (2): 117-121 [摘要] ( 645 ) [HTML 1KB] [PDF 289KB] ( 1267 )
122 洪炀,李学珍,傅志强,石耀军,陆珂,杨健美,朱传刚,苑纯秀,李浩,李祥瑞,林矫矫
日本血吸虫TOM3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外膜转运酶34基因(SjTOM34),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42 d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SjTOM3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SjTOM34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状况。构建了SjTOM34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及该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该蛋白在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获得了SjTOM34的基因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083 bp。该基因在所检测的不同发育阶段童虫和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在35 d虫体中的表达量略高于其他时期的虫体。成功构建了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都有存在,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所检测的各时期虫体中均可检测到该蛋白的存在,并且主要分布在虫体的实质组织中。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SjTOM34基因,初步明确了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中的表达情况,及在成虫中的分布。
2013 Vol. 29 (2): 122-128 [摘要] ( 621 ) [HTML 1KB] [PDF 1440KB] ( 1272 )
129 余华,熊浚智,何晓梅,盛哈蕾,蔡文强,谢玮,张克斌
采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
目的 敲除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获得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方法 采用PCR从pKD46质粒上扩增λ噬菌体的Red重组酶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UCP多克隆位点上,电击转化铜绿假单胞菌PAO1感受态细胞,构建PAO1/pUCP-Red基因敲除体系。常规基因操作构建两端与弹性蛋白酶基因上、下游同源,中间为庆大霉素抗性基因的线性打靶片段;并将其电击转化pUCP-Red/PAO1感受态;采用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抗性平板初步筛选阳性重组菌;通过PCR、RT-PCR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鉴定菌株弹性蛋白酶基因的敲除情况。结果 本研究通过构建Red重组系统,获得了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结论 本研究成功敲除了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所获无弹性蛋白酶活性的菌株将为系统深入研究弹性蛋白酶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中的详细作用机理提供材料和基础。
2013 Vol. 29 (2): 129-132 [摘要] ( 554 ) [HTML 1KB] [PDF 586KB] ( 1196 )
实验研究
133 马忠校,刘晓宇,杨小猛,王媛媛,吴莹莹,刘志刚
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尘螨过敏原含量及其免疫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开启空气净化器前后室内空气中粉尘螨主要过敏原的含量,探讨粉尘螨经空气净化器不同作用时间后对其抗原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采样:(1)不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2)开空调、不开空气净化器;(3)同时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4)开空气净化器、不开空调。用粉尘采样器分别采集室内空气中尘螨过敏原Der f1和Der f2,运用ELISA方法检测4种环境条件下空气中Der f1、Der f2的含量;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空气净化器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后粉尘螨过敏原免疫反应性的变化。结果 20个取样房间在开空调之后室内尘螨过敏原的含量都会增高,而在使用空气净化器后,不管是在空调开启或者关闭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中Der f1和Der f2都会降低(P<0.01);粉尘螨在空气净化器等离子和静电高压场强作用下,死亡的粉尘螨其免疫反应性均较活螨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显示其免疫反应性有所降低。结论 本实验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显著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螨过敏原Der f1、Der f2的浓度,并且通过空气净化器作用后,死亡的粉尘螨免疫反应性显著降低,提示使用空气净化器对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具有重要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2013 Vol. 29 (2): 133-137 [摘要] ( 498 ) [HTML 1KB] [PDF 767KB] ( 1292 )
138 陈燕杰,裴亚玲,吴华,潘玉善,刘建华,苑丽,杜向党,孟春萍,胡功政
鸭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传播扩散机制
目的 探索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及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多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16S甲基化酶基因,通过质粒接合试验分析有关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的质粒接合传递特点,并采用基因克隆方法研究rmtB的基因环境。结果 27株分离菌中,有23株、19株、19株和18株分别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耐药, 耐药率分别为85.2%、70.4%、70.4%和66.7%。27株中的13株检测到rmtB基因, 6株同时检测到rmtB和aac(3)-IV基因。质粒接合试验获得5株接合子,接合子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均高水平耐药(MIC≥128μg/ml),rmtB基因检测呈阳性反应。结论 鸭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和交叉耐药十分严重,质粒介导的rmtB基因和质粒接合传递是其耐药及其传播扩散的重要机制。
2013 Vol. 29 (2): 138-141 [摘要] ( 485 ) [HTML 1KB] [PDF 548KB] ( 1308 )
142 高璐,杭莉,杨振泉,唐伟,高崧,方维明
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及其致病性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市场上淡水产品中弧菌的菌群组成及其致病性。方法 对采集的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样本经TCBS培养基分离、纯化弧菌分离株,应用特异性基因tlh、HSP60以及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并检测致病基因、溶血性和引起小鼠肠积水能力分析其致病性。结果 江苏省部分地区55份淡水产品中分离出细菌分离株256株,分别是副溶血弧菌占74.55%、溶藻弧菌占85.45%、哈维氏弧菌占9.1%、河口弧菌占3.6%、麦奇尼科夫弧菌占5.5%、天蓝色弧菌占3.6%株、产钠弧菌占1.8%和重氮养弧菌占1.8%。所有分离株均未检出致病相关基因tdh、trh;15.02%分离株有溶血性(KP+);大部分KP+分离株能引起小鼠肠积水。结论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呈现多样性分布,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主要菌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样品中的弧菌菌群和检出率有较大差异,沿海地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鱼、虾中弧菌的检出率和弧菌种类明显高于贝、蟹。致病性分析说明小部分分离菌株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2013 Vol. 29 (2): 142-147 [摘要] ( 469 ) [HTML 1KB] [PDF 716KB] ( 1350 )
148 丁朋举,惠明,姜广路,戴广明,赵立平,付育红,李卫民,黄海荣
脓肿分枝杆菌硝基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克隆表达脓肿分枝杆菌中的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 Nrd)基因,并对其对应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脓肿分枝杆菌中扩增Nrd的全基因序列,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体外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rd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对其三级结构进行了同源建模。结果 从脓肿分枝杆菌中扩增出660 bp的目的片段,体外表达获得了大小约为30 kDa的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rd蛋白有219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4.38 kDa和6.52,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不稳定系数为54.52,总平均亲水性为-0.244);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要构件;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3gr3蛋白A链的相似性最高为60%,以3gr3蛋白A链为模板构建了[WTBX]Nrd[WTBZ]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子模型。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脓肿分枝杆菌中的Nrd蛋白。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是硝基还原酶家族成员之一,这提示Nrd蛋白在脓肿分枝杆菌中可能执行还原对硝基苯甲酸的功能。
2013 Vol. 29 (2): 148-153 [摘要] ( 509 ) [HTML 1KB] [PDF 505KB] ( 1325 )
154 张瑞妮,吾拉木·马木提,于春洋,法蒂玛·木特力甫
pTWIN1-EgAgB8/3自剪切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表达获得较纯的细粒棘球绦虫AgB8/3重组抗原(rEgAgB8/3)。方法 根据GeneBank登陆号(AF362442)下载目的基因核酸序列,利用DNAman软件设计引物,对EgAgB8/3编码分泌型多肽片段的核酸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后定向连入原核表达质粒pTWIN1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R2566,IPTG诱导表达CBD-intein1-EgAgB8/3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融合蛋白与目的蛋白rEgAgB8/3的表达量和纯度。结果 成功克隆获得EgAgB8/3基因目的片段和具有蛋白自剪切功能的重组表达载体pTWIN1-EgAgB8/3,并鉴定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构建的重组载体中融合标签的几丁质结合域(CBD)和内含肽(intein1)分别使亲和层析纯化和融合标签自剪切一步完成。结论 成功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WIN1-EgAgB8/3,获得高表达融合蛋白CBD-intein1-EgAgB8/3,并经简单后续处理即可获得含极少任何额外氨基酸的可溶性目的蛋白rEgAgB8/3,尽可能保证了其原有的结构和活性,为抗rEgAgB8/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快速制备奠定了基础。
2013 Vol. 29 (2): 154-158 [摘要] ( 553 ) [HTML 1KB] [PDF 739KB] ( 1166 )
159 刘芸,张洁,王博,田疆,毛玲玲,孙英伟,王子江,孙婷婷,姚文清,赵卓
大连市“蜱咬”患者新布尼亚病毒(SFTSV)的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一起“蜱咬”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检测,探讨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在辽宁省南部沿海地区的流行范围。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及同居住地的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进行SFTSV的IgM、IgG抗体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蜱咬”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结果 “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SFTSV的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阴性;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中4份SFTSV的IgG抗体阳性;“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阳性;从“蜱咬”患者血液样本和体表叮咬的蜱虫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经SFTSV的M片段全基因测序引物测序鉴定为SFTSV。结论 “蜱咬”患者血液分离株与蜱虫分离株均为SFTSV,同源性达99.7%,该病毒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次分离到的2株病毒与我省东部(丹东、抚顺),北部(铁岭)山区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远。SFTSV在正常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
2013 Vol. 29 (2): 159-161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704KB] ( 1262 )
162 王欢,张润祥,李迪,曹永生,高明春,王君伟
4种ELISA方法检测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的ROC评价
目的 比较4种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FMDV-NSP)ELISA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以Ceditest 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应用4种ELISA方法检测164份牛血清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通过平行试验比较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出率,然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各检测方法的Youden指数,并优化最适临界值,再次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出率。结果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3B合成肽ELISA试剂盒和本实验室建立的8BF-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4.2%(80/85),91.9%(78/85),83.7%(71/85),91.9%(78/85);特异性分别为97.4%(77/79),91.0%(72/79),97.4%(77/79),94. 9%(75/79);检出率为95.8%(157/164),91.5%(150/164),90.3%(148/164),93.3%(153/164)。。经X2检验,4种ELISA的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61>0.05)。但3B合成肽ELISA试剂盒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其他3种检测方法,不适合大规模临床样本的初筛试验。结论 在优化临界值后的ELISA A,ELISA B和ELISA 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于90%,同时有着很高的检出率,均可用于大规模临床的样本的初筛试验。
2013 Vol. 29 (2): 162-165 [摘要] ( 484 ) [HTML 1KB] [PDF 591KB] ( 1242 )
166 陈忠南,赵丽丽,易松林,谭笑,胡培磊,白丽琼,万康林,谭云洪
BACTEC MIGT960在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BACTEC MIGT960快速检测8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效果。方法 收集住院结核病人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别采用L-J比例法和MGIT960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完成一线4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后,选取对任何一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的菌株进行二线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敏感性检测。从结果报告时间和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t检验,P值为0.05。结果 对2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4种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随后,对耐任何一种一线药物的90株菌进行了4种二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以L-J比例法为金标准,MGIT 960法的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异烟肼96.0%和0.92,利福平99.0%和0.98,链霉素99.0%和0.97,乙胺丁醇96.0%和0.81,卷曲霉素100.0%和1.00,卡那霉素99.0%和0.85,氧氟沙星96.0%和0.88,乙硫异烟胺94.0%和0.73;完成一线/二线药物药敏试验的平均时间,MGIT 960为8.10和10d,L-J法则均为30d,两种方法培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GIT 960法与传统的L-J比例法药敏试验比较,具有符合率较好、检测时间明显缩短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及时有效合理化用药。
2013 Vol. 29 (2): 166-169 [摘要] ( 562 ) [HTML 1KB] [PDF 486KB] ( 1349 )
170 蔡玉春,卢艳,陈韶红,郭俭,陈木新,田利光,张玲玲,周洋,陈家旭
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
目的 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 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 mg地塞米松,连续5 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 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 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 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 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 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 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 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 d(72.45%)、第16d(67.4%)、第24 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 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 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 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2013 Vol. 29 (2): 170-174 [摘要] ( 453 ) [HTML 1KB] [PDF 1221KB] ( 1273 )
175 李光友,夏惠,陶志勇,陈勇,方强
PvMSP1-19重组蛋白体外对间日疟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PvMSP1-19重组蛋白对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以PvMSP1-19重组蛋白和IL-2(刺激组)及IL-2(未刺激组)培养,培养第7d时刺激组细胞再用PvMSP1-19重组蛋白刺激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并以CFSE标记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在分泌IL-4的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刺激组(8.04%)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46%); 而分泌IFN-(的CD8+T细胞在刺激组(0.82%)与未刺激组(1.05%)间并无显著性差别。分泌IL-4和IFN-(的CD4+T细胞比例在刺激组(1.81%,0.19%)与未刺激组(1.89%,0.05%)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此外,CD8+T细胞的增殖指数刺激组(5.65%)也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69%)。结论 PvMSP1-19重组蛋白能显著诱导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增殖和优先分泌IL-4。
2013 Vol. 29 (2): 175-178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850KB] ( 1239 )
综述
179 周广舟,徐苏丽,谭晓荣,陈小兵
LAMP技术在动物病毒病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和扩增效率高的核酸检测技术,目前已在食品、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检验等领域得到了诸多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LAMP技术在实验及临床过程中检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1、狂犬病毒、乙脑病毒、冠状病毒、登革病毒等病毒病原感染的应用进展。
2013 Vol. 29 (2): 179-182 [摘要] ( 469 ) [HTML 1KB] [PDF 553KB] ( 1227 )
183 张东京,梁格豪,郑展图,刘秀婷,何石萍,叶慧珍,李卓雅,詹希美,郑小英
蚊虫Wolbachia 野外试验的研究进展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该共生菌利用引起宿主产生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而快速入侵野生宿主种群,或压制种群数量,或干扰 RNA 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对人类、动物、环境和生物链没有影响,从而运用到防治登革热,这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可。本文就近年来蚊虫 Wolbachia 野外试验技术条件、生物安全情况和存在问题与展望作一综述。
2013 Vol. 29 (2): 183-186 [摘要] ( 474 ) [HTML 1KB] [PDF 566KB] ( 1265 )
187 周银发,张山鹰
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在裂殖子晚期破裂前大量合成抗原物质,在裂殖子黏附、入侵红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进行的研究,表明AMA-1可作为疟原虫的重要疫苗候选抗原之一。本文介绍恶性疟原虫AMA-1的分子结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一些有重要功能的区域片段,基因家族的分类以及造成多态性的原因,为进一步对AMA-1基因多态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3 Vol. 29 (2): 187-190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515KB] ( 1184 )
191 柳建发,张劼楠,蒋雯雯
卫氏并殖吸虫二、三倍体型的比较研究
卫氏并殖吸虫是人体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迄今发现其可分为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本文从形态、蛋白、同工酶、染色体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为两型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2013 Vol. 29 (2): 191-194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549KB] ( 1226 )
195 杨新玲,刘雪晴,杨杰民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病因,习惯上分为早发家族性AD(FAD)和迟发性AD(LOAD)。近年来炎症作为LOAD发病因素备受关注,多种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LOAD相关。本文介绍了Cpn感染参与LOAD的组织病理学依据、动物模型研究及临床干预实验研究,并探讨Cpn感染导致LOAD可能的发病机制。
2013 Vol. 29 (2): 195-198 [摘要] ( 477 ) [HTML 1KB] [PDF 594KB] ( 1318 )
调查防治
199 韩新锋,刘书亮,陈荀,侯小刚,周康,吴聪明
鸡肉生产链空肠弯曲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鸡肉生产链(养殖场-屠宰场-市场)中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针对成都市及雅安市养鸡场、屠宰场和市场中分离的180株空肠弯曲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错配扩增突变分析PCR(MAMA PCR)技术,检测137株耐环丙沙星的空肠弯曲杆菌的gyrA基因第257位突变情况,对gyrA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药敏试验表明,空肠弯曲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44%、93.89%、91.67%和78.33%;对红霉素(20.00%)、链霉素(20.56%)、庆大霉素(17.78%)、氟苯尼考(12.22%)呈现不同的耐药率。从养殖场到市场,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上述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平或上升趋势。MAMA PCR 结果表明,95.62%(131/137)的环丙沙星耐药空肠弯曲杆菌在gyrA基因第257位发生点突变,10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均没有检测出gyrA基因的突变;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测序结果表明,环丙沙星耐药菌株MJF31和MJF53都在第257位碱基发生了ACA→ATA(苏氨酸到异亮氨酸)的突变,而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JF9和JF136均未发生该类突变。结论 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比较普遍,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株较突出,应加强对养殖场和食品源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的监测。
2013 Vol. 29 (2): 199-204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780KB] ( 1238 )
205 丁珊珊,杨振泉,李宝利,潘志明,焦新安
柠檬酸和温度联合处理对海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作用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条件进行优化。对副溶血性弧菌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以Box-Benhnken 设计(BBD)评价温度、时间、pH3个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副溶血性弧菌最佳净化条件为:温度55.5 ℃、时间25 s、pH4.96。在该条件下, 副溶血性弧菌死亡率的预测值为97.36%,在三文鱼上验证该值达97.07%,并且该条件处理前后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 活性没有显著差异。
2013 Vol. 29 (2): 205-209 [摘要] ( 509 ) [HTML 1KB] [PDF 863KB] ( 1252 )
学术资料
210 韩腾伟,邓艳琴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2年第18卷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3 Vol. 29 (2): 210-210 [摘要] ( 451 ) [HTML 1KB] [PDF 219KB] ( 1178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