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 29卷 7期
刊出日期:2013-07-20

论著
实验研究
综述
调查防治
   
论著
639 焦新安 王国梁
绵羊李斯特菌病病原诊断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引起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宿主中枢神经系统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农场爆发的呈现神经症状的绵羊李斯特菌病病例进行病原诊断,进而对其病原学特性开展相关研究。方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借助多重PCR方法和Lm诊断血清对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该菌株的溶血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基于毒力基因actA的遗传谱系进行分型,最后对其LD50进行了测定。结果 从绵羊脑实质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血清型为4b的Lm菌株NTSN,其溶血效价为24,LD50为104.30CFU,是具脑侵袭性的强毒菌株,可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遗传谱系分析表明Lm NTSN可能属于高侵袭性的流行克隆。结论 Lm NTSN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深入探讨Lm的致病机理和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2013 Vol. 29 (7): 639-645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1151KB] ( 1177 )
646 陈霞 袁敏 李桂喜 陈燕 禹惠兰 李娟
基因捕获元件int1和ISCR1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I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方法进行int1基因和ISCR1筛查;两种可移动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的多药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 共收集临床菌株372株,包括325株革兰氏阴性菌和47株革兰氏阳性菌;int1基因和ISCR1在22种(属)175株和18种(属)90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同时在17种(属)7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int1基因和ISCR1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对数据分层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在int1基因不存在时,ISCR1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为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int1基因存在时,ISCR1的存在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ISCR1不存在时,int1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在ISCR1存在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不明显。结论 基因捕获元件int1基因及ISCR1在革兰氏阴性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明显相关,特别是ISCR1;应加强可移动元件int1基因或ISCR1流行状况的监测,为其在耐药基因捕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在临床散播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013 Vol. 29 (7): 646-652 [摘要] ( 464 ) [HTML 0KB] [PDF 733KB] ( 1104 )
653 周正斌 朱淮民 张仪 党晨珀
黄病毒属病毒RT-heminested-PCR方法的建立并用于蚊虫检测
摘要:目的 建立适合检测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 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PCR)方法。 方法 根据 GenBank 中黄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onstructural proteins gene)NS5序列,在保守区设计 2 对(3条)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以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 JEV) cDNA、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 DENV)Ⅰ~Ⅳ型 cDNA 为模板优化条件建立 RT-heminested-PCR方法;以日本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 strain)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并用于野外采集蚊虫检测。结果 在50只淡色库蚊中 RT-heminested-PCR 方法检测减毒活疫苗JEV最低检出浓度为 1×10-2 PFU/mL。用该方法检测云南省普洱市采集的 54 组(540只)蚊虫,扩增产物经测序确认 9 组含有乙型脑炎病毒﹑3 组含有登革病毒II型﹑1 组含有登革病毒I型﹑1 组含未报道的黄病毒属病毒,该病毒与 Quang Binh virus 同源性最高。 结论 黄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 RT-heminested-PCR 方法适合于蚊虫种群黄病毒属病毒监测。其不但适应已知黄病毒属病毒的检测,而且具备检测新型黄病毒属病毒的潜能。
2013 Vol. 29 (7): 653-658 [摘要] ( 472 ) [HTML 0KB] [PDF 777KB] ( 1101 )
659 张龙现 岳耀辉 菅复春 胡慧 张云
河南省SIV地方株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猪流感在河南省流行情况尚不清楚,为阐明该病毒在河南省猪场的感染情况,用鸡胚法从河南某大型屠宰场随机采集的360份猪鼻拭子和某猪病门诊所采集有呼吸道症状的35份猪鼻拭子和肺脏脾脏样品里分离到三株猪流感病毒,分别命名为:A/Swine/Henan/01/2012(H1N2),A/Swine/Henan/01/2012(H1N1),A/Swine/Henan/02/2012(H1N1)。并对这三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分离株对鸡、兔、小白鼠及牛1%红细胞都有血凝性,该分离株对乙醚、氯仿和pH3.0的盐酸这3种化学试剂敏感,并且不同毒株EID50、ELD50有所差异,感染小鼠第4天开始发病。研究表明猪流感病毒在河南的猪场有一定的流行性,应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2013 Vol. 29 (7): 659-664 [摘要] ( 503 ) [HTML 0KB] [PDF 730KB] ( 1068 )
实验研究
671 石林波
福建华溪蟹线粒体DNA 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
目的 探讨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ense)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测定S.fukienense的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组成。经比对获得639bp长度的COI基因序列和526bp的16S rRNA基因序列,以对比分析S.fukienense的遗传多样性。结果:S.fukienense 基于COI基因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484,高于其基于16S rRNA基因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16。同时,S.fukienense基于COI基因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48,大于其基于16S rRNA基因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0.026。结论:COI序列在分析S.fukienense遗传异变时的作用更优于16S rRNA基因序列。
2013 Vol. 29 (7): 671-675 [摘要] ( 395 ) [HTML 0KB] [PDF 645KB] ( 1105 )
676 胡永轩 张军民 李希清 周真 梁宇恒 席丽艳
Mac-1在小鼠巨噬细胞识别白念珠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Mac-1在小鼠巨噬细胞识别白念珠菌中的作用。 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靶细胞,与白念珠菌灭活酵母、活酵母细胞共培养,RT-PCR检测Ma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c-1蛋白表达,FITC包被白念珠菌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其吞噬率,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siRNA靶向下调巨噬细胞Mac-1表达,检测共培养后吞噬率及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RAW264.7细胞与活酵母细胞、灭活酵母细胞共培养后,Mac-1 mRNA、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分别为85.28%和84.90%,无明显差异性(P>0.05);共培养后,IL-2、IFN-γ等Th1型,IL-4、IL-10等Th2型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但二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siRNA靶向下调RAW264.7细胞的Mac-1后,与白念珠菌共培养,巨噬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率下降为28.60%(P<0.05);同时,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下降。结论:在先天性免疫早期阶段,Mac-1为巨噬细胞识别、介导吞噬白念珠菌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IL-2、IFN-γ等Th1型,IL-4、IL-10等Th2型细胞因子均参与巨噬细胞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
2013 Vol. 29 (7): 676-681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897KB] ( 1075 )
682 潘在兴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种植体周围重建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ingivalis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 结果: 共收集40 例198 份菌斑, 骨吸收<0.3mm,0.3~0.6mm及>0.6mm组,其Pg附着率分别为28.6 %,45.3 %及 6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牙周未维护有利于菌斑堆积,其P.gingivalis 检出率高。结论: P.gingivalisi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骨重建,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
2013 Vol. 29 (7): 682-685 [摘要] ( 536 ) [HTML 0KB] [PDF 556KB] ( 1091 )
686 陈雅君 胡慧
动物源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及其三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研究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的分离鉴定大肠杆菌O157︰H7及其三个主要毒力基因(hylA、eaeA和stx2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菌体抗原rfbE基因、鞭毛抗原fliC基因、溶血素(hlyA) 基因、紧密黏附素(eaeA)基因和志贺样毒素2 (stx2) 基因为靶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分别为327 bp、247 bp、494 bp、384 bp和779 bp,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4 cfu/mL。结论 初步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及其三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临床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食品微生物检测。
2013 Vol. 29 (7): 686-691 [摘要] ( 515 ) [HTML 0KB] [PDF 790KB] ( 1179 )
692 陈兴智
二(喹唑啉-4-基)二硒醚体外抗弓形虫速殖子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二(喹唑啉-4-基)二硒醚体外对弓形虫RH株速殖子杀伤作用,探讨该药抗弓形虫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将二(喹唑啉-4-基)二硒醚,(下称药物])浓度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药物浓度为0.05 μg/mL(B组)、0.5 μg/mL(C组)、5.00 μg/mL(D组),分别加入到含弓形虫速殖子(含虫体4×106个/mL)的24孔培养板中,于1 h、2 h、4 h后收集弓形虫速殖子,以Trypan blue染色法检测弓形虫着色率;C组和A组以MTT法检测弓形虫活性,Giemsa染色法观察虫体形态和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弓形虫速殖子超微结构。结果 不同浓度(0.05 μg/mL、0.5 μg/mL、5.00 μg/mL)弓形虫经二(喹唑啉-4-基)二硒醚作用1 h后的着色率分别为5.00%、26.70%和99.50%,作用2 h后的着色率分别为22.00%、98.70%,100.00%,作用4 h后的着色率分别为58.30%、100.00%和100.00%;生理盐水组1 h、2 h、4 h后的着色率分别为1.0%、1.20%和1.70%。0.5 μg/mL浓度药物组,MTT检测弓形虫活性, OD值随时间延长增长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Giemsa染色观察,弓形虫速殖子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肿胀,两端变圆,虫体坏死现象;透射电镜观察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虫体肿胀,胞膜与基质之间空隙明显,越来越多和大的空泡形成,胞膜出现断裂,内部结构溶解模糊。结论 二(喹唑啉-4-基)二硒醚体外可部分或全部杀死弓形虫,效果与时间、剂量相关。
2013 Vol. 29 (7): 692-696 [摘要] ( 442 ) [HTML 0KB] [PDF 858KB] ( 1145 )
697 吕星 王晓辉 吴春利 王昕 房师松 程小雯 张仁利 彭博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的机体免疫损伤分析
目的 进一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同时对H5N1禽流感病人的临床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深圳市一1例H5N1禽流感病例病程中多份血液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该病人外周血中各亚群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H5N1禽流感患者外周血中各亚群淋巴细胞均出现绝对数量减少,CD4+/CD8+ 出现倒置。同时发现血清中高水平的IL-6、IL-10、TNF、IFN-γIFN-r、IL-12、IP-10和MCP-1。 结论 H5N1禽流感病毒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会刺激机体过度表达高水平的细胞因子,从而导致典型的免疫应答介导的病理损伤。
2013 Vol. 29 (7): 697-699 [摘要] ( 414 ) [HTML 0KB] [PDF 436KB] ( 1106 )
700 张晶 吕海龙 王成华 孙冯 雷颖 彭心宇 姜玉峰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12.5、25、50、100μmol/L的 SB202190中体外孵育。利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变化。实验重复三次;扫描电子显微镜下(SEM)下观察SB202190作用后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改变;不同浓度SB202190作用24小时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 50μmol/L和100μmol/L 的SB202190作用1天后,头节活力开始下降。作用14天后,100μmol/LSB202190组无存活的头节,50mol/LSB202190组的头节活力仅为13.8%。超微结构显示100μmol/LSB202190作用6d后,原头节顶突外翻、变形,顶突界面缺损,吸盘变形,体表出现虫蛀样损害。不同浓度SB202190作用24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B202190抑制剂高浓度组原头节的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
2013 Vol. 29 (7): 700-703 [摘要] ( 584 ) [HTML 0KB] [PDF 744KB] ( 1150 )
综述
704 张丽娟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H)是重要人兽共患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病原体。APH专性侵染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入侵后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逃逸溶酶体酶的杀伤,APH同时破坏宿主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并抑制宿主细胞的氧化反应等杀菌活性。APH通过一系列毒力分子表达影响宿主细胞,使其在宿主细胞内有效生存和繁殖,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的发生。
2013 Vol. 29 (7): 704-708 [摘要] ( 428 ) [HTML 0KB] [PDF 616KB] ( 1199 )
709 邱明君 刘茂军 张映 邵国青
人和动物支原体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支原体可感染人、动物、植物及细胞等,给人类、动植物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危害巨大。目前,研究人员开始从蛋白质水平阐述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从而控制支原体疾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将近年来的人和动物支原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为今后更近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3 Vol. 29 (7): 709-713 [摘要] ( 392 ) [HTML 0KB] [PDF 713KB] ( 1000 )
714 张加 陈家旭
田鼠巴贝虫病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田鼠巴贝虫是引起人兽共患巴贝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全球散发的人巴贝虫病例报道中时常诊断出该病原体的存在。因此,由该病原体引起的人巴贝虫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促进了对田鼠巴贝虫病的诊断研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田鼠巴贝虫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2013 Vol. 29 (7): 714-718 [摘要] ( 418 ) [HTML 0KB] [PDF 683KB] ( 1185 )
719 杜向党 刘凌 董卫超
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现已成为人和动物感染的重要机会病原菌。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在明胶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的产生,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在宿主感染部位的扩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深入认识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fsr群体感应系统为靶点,可设计和发展新型“抗毒力”抗生素,为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2013 Vol. 29 (7): 719-723 [摘要] ( 485 ) [HTML 0KB] [PDF 721KB] ( 1153 )
调查防治
730 吴华
95株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的分离鉴定分析
目的 掌握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的分离鉴定进行方法,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时准确的出具报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经培养确诊的95例类鼻疽患者资料,对他们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对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的培养特性、染色特点、生化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类鼻疽好发于多雨秋季和沿海地区,其临床表现多样。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的菌落随时间延长而越来越干燥,72 h后呈现“车轮”状。菌体在镜下呈现两端浓染、中段淡染的特征,细菌的生化反应活跃,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准确地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提供病原学依据。
2013 Vol. 29 (7): 730-732 [摘要] ( 435 ) [HTML 0KB] [PDF 617KB] ( 1277 )
733 韩菲 王炳全 王立杰 熊军 席亿 李凡卡
2005-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 阐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监测方案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2005-2011年新疆兵团布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新疆兵团共报告布病病例797例,男女比例为2.78:1,暴发疫情23起,除建工师和十二师外12个师均有报告,分布于87个团场,占全部团场总数的54%。布病平均发病率为5.16/10万,其中10个师发病率高于1/10万,发病率前五位的师分别是农十师为45.07/10万、农九师为18.68/10万、农二师为15.49/10万、农一师为7.72/10万、农六师为3.72/10万。结论 新疆兵团的布病疫情还处于上升期,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成立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开展疫情监测和综合性防控工作,及时对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和处置,从源头遏制布病疫情上升趋势。
2013 Vol. 29 (7): 733-734 [摘要] ( 575 ) [HTML 0KB] [PDF 327KB] ( 1112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