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 29卷 8期
刊出日期:2013-08-20

论著
实验研究
综述
调查防治
EID论文摘译
   
EID论文摘译
0 欧剑鸣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3年第19卷第6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的摘译
2013 Vol. 29 (8): 0-0 [摘要] ( 681 ) [HTML 1KB] [PDF 1602KB] ( 836 )
论著
735 唐崇惕 卢明科 陈 东
目平外睾吸虫日本血吸虫不同间隔时间双重感染湖北钉螺
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湖北钉螺,后进入螺体的血吸虫幼虫全部被击毁,双重感染间隔时间愈长,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效力愈强烈。为要了解钉螺血淋巴细胞在所有螺体存在及进入血吸虫幼虫体内情况是否相同,开展了本实验观察。共检查双重感染间隔时间21d、37d、55d、70d、85d五组不同时龄的血吸虫幼虫50条。50条血吸虫幼虫周围螺组织大中小3种血淋巴细胞总数:大143粒、中386粒、小219粒;血吸虫幼虫体内3种血淋巴细胞总数:大40粒、中65粒、小60粒;两者总数:大183粒、中451粒、小279粒;每条血吸虫幼虫体及其周围的平均数为:大3.7粒、中9粒、小5.6粒。5组每种血淋巴细胞平均数及百分比情况如下:间隔21天:9(45%)、15.9(35%)、7.4(27%);间隔37天:4.1(21%)、11(24%)、7.8(29%);间隔55天:3.6(18%)、8.6(18%)、5.2(19%);间隔70天:2(10%)、 7.9(17%)、3.4(13%);间隔85天:1.2(6%)、2.9(6%)、3.1(11%)。显示间隔时间愈长,大中小3种血淋巴细胞数,均逐步下降
2013 Vol. 29 (8): 735-742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495KB] ( 1115 )
743 黄林
新疆部分地区鼠类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调查及16srRNA序列分析
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鼠类携带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方法:对新疆三个地区博乐、石河子、乌鲁木齐捕获鼠类(沙鼠、褐家鼠、田鼠)401份,采集肺脏、脾脏提取总DNA,其中沙鼠312份、褐家鼠58份、田鼠31份,通过巢式PCR扩增埃立克体和无形体16SrRNA片段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沙鼠样本中扩增到埃立克体和无形体16SrRNA片段,而在其它两种鼠类未扩增到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经测序、比对后确定为Erhlichia chaffeenisis和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在312份沙鼠检测样本中,检出埃立克体48份,占15.38%;无形体17份,占5.45 %;埃立克体和无形体均检出12份,占3.84%。结论:新疆地区存在埃立克体和无形体病原,其主要存在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生存的沙鼠中,新疆存在这两种病原的自然疫源地,而且两种病原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宿主动物;
2013 Vol. 29 (8): 743-747 [摘要] ( 748 ) [HTML 0KB] [PDF 774KB] ( 1266 )
748 吴锐 刁文琦 宋延君 李水秀 吕霞琳 王露霞 刘维达 张宏
以棋盘法测定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烟曲霉作用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读最低抑菌浓度,并以FICI法评价结果,同时以其中的AF46株为代表,用等效线图解法验证结果。结果 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单独作用于上述烟曲霉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256~512 μg/mL、0.125~32 μg/mL,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降至8~64 μg/mL、0.03~2 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FICI值为0.08~0.38,均表现为显著协同作用。AF46株的等效曲线呈凹形,也表明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有显著增效作用。
2013 Vol. 29 (8): 748-752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656KB] ( 1190 )
实验研究
753 任会均 井丰军 刘若丹 王斌 王中全 崔晶
Tsp10多肽免疫血清在体外对旋毛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目的 观察Tsp10多肽免疫血清在体外对旋毛虫侵入肠上皮细胞及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免疫血清与含有旋毛虫肠道感染性幼虫的半固体培养基混合后,接种至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单层上,37 ℃ 5% CO2培养2h、36h时分别观察幼虫侵入率、细胞单层受损面积及发育至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受损肠上皮细胞中的旋毛虫抗原。结果 幼虫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 2 h时 ,Tsp10多肽免疫血清组的幼虫侵入率与细胞单层受损面积(46.3%,24.3 mm2)均明显低于T7噬菌体免疫血清组(94.1%,65.3 mm2)及正常小鼠血清组(92.5%,65.7 mm2)(P<0.01);培养36h时,Tsp10多肽免疫血清组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16%)亦明显低于T7噬菌体免疫血清组(37%)及正常小鼠血清组(38%)(P<0.01)。应用Tsp10多肽及ES抗原免疫血清的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受损的IEC呈亮绿色荧光,而应用T7噬菌体免疫血清及正常小鼠血清时则为阴性。结论Tsp10多肽免疫血清可阻止部分旋毛虫幼虫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与发育,Tsp10可能是旋毛虫的主要侵入蛋白之一。
2013 Vol. 29 (8): 753-756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642KB] ( 1057 )
755 黄唱洲 伍卫平 官亚宜 侯岩岩 王立英 左新平 伊斯拉音?乌斯曼 克依赛尔.阿布都克尤木
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患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 目的 探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黑热病患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近年发病的21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按照1:3的比例在同村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无黑热病病史及黑热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rK39测试结果阴性的6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行为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畜圈与卧室的距离和近两年家庭成员或邻居有无黑热病患者两个因素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畜数量、畜圈与卧室的距离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家畜数量、畜圈与卧室的距离是居民患黑热病的影响因素。
2013 Vol. 29 (8): 755-779 [摘要] ( 636 ) [HTML 1KB] [PDF 4047KB] ( 909 )
757 王涛 郑玉玲 袁媛 江华 郝淮杰 李雪琴 姜永强
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1000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摘 要:目的 构建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100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并研究其对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调控作用。方法:以05ZYH33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构建pET30a-SSU05_1000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镍亲和层析的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调控。结果:构建的SSU05_1000重组表达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的SSU05_1000蛋白纯度达9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相互作用后,可以下调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 结论:SSU05_1000蛋白能够破坏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提示其在猪链球菌穿血脑屏障(BBB, blood-brain barrier)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3 Vol. 29 (8): 757-761 [摘要] ( 666 ) [HTML 0KB] [PDF 699KB] ( 1113 )
762 李桂莲 张敬蕊 赵秀芹 蒋毅 万康林
四种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对异烟肼抗结核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四种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对异烟肼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影响。 方法 纳入37株单耐异烟肼和10株全敏的结核菌临床分离株以及H37Rv,应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以上菌株分别加入维拉帕米(verapamil,VP)、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硫利哒嗪(thioridazine,TZ) 和羰基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 四种外排泵抑制剂前后异烟肼抗结核菌的MIC的变化情况,并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不同抑制剂对异烟肼MIC的影响程度。 结果 37株单耐异烟肼结核菌中,分别有64.86%(24/37)、48.65%(18/37)、43.24%(16/37)和37.84%(14/37)的菌株被VP、CPZ、TZ和CCCP 降低异烟肼MIC,且均以降低2倍为主,VP致异烟肼MIC降低2倍及以上的菌株数均高于TZ和CCCP,p值均<0.05。6/10的全敏结核菌以及H37Rv的异烟肼MIC被VP降低2倍及以上。 结论 四种药物外排泵抑制剂对异烟肼抗结核菌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VP降低异烟肼MIC的作用较强。
2013 Vol. 29 (8): 762-765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501KB] ( 1084 )
766 曹三杰 刘凯
JEV入侵BHK-21细胞内吞途径的初步研究
摘 要:目的 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对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用氯丙嗪、制霉菌素和细胞松弛素D3种药物分别处理细胞,以分别阻滞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细胞膜穴样内陷途径和巨胞饮途径,然后进行JEV感染实验,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感染后1 h、12 h、24 h细胞内的病毒拷贝数。结果 与仅实施感染实验、未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比较,3种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在感染后各时相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感染1 h、12 h和24 h后,氯丙嗪处理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59.58 %,53.34 %和61.35 %;细胞松弛素D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23.59 %,30.77 %和30.14 %;制霉菌素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35.56 %,34.40 %和34.40 %。结论 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利用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进入BHK-21细胞。
2013 Vol. 29 (8): 766-770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881KB] ( 1027 )
771 张仪 吴缨 顾文彪 刘和香 朱丹 吕山 夏尚光 王龙杰
苦楝叶对钉螺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检测经苦楝叶浸提液浸泡处理后,钉螺体内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的变化,探讨苦楝灭螺的机制。方法:经苦楝叶浸提液处理的钉螺和对照钉螺去壳后连续冰冻切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结果:1实验组钉螺细胞凋亡发生在消化腺、足部表皮和足部肌肉纤维间等部位,而对照组发生在消化腺和足部表皮部位;2实验组细胞凋亡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神经中枢、足部神经节和心脏的NOS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楝叶浸提液会影响钉螺NOS的活性,并诱导其足部肌肉纤维间发生细胞凋亡。
2013 Vol. 29 (8): 771-774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744KB] ( 1217 )
791 朱中元 刘元 王海波 肖劲逐 邱一帆 颜磊 陈德 刘爱国 杨欣
结核分枝杆菌TB16.3蛋白的表达与诊断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结核分枝杆菌蛋白TB16.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对其检测抗体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用PCR法从结核菌H37Rv基因组DNA扩增TB16.3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上,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组氨酸标签镍柱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建立ELISA方法检测结核菌TB16.3抗体。结果 构建了表达TB16.3的大肠杆菌工程菌, 发现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用重组TB16.3蛋白, ELISA方法检测118份TB患者和96份健康者血清, 敏感性、特异性和调整一致率分别为72.9%、86.5%和79.6%。结核病患者Rv2626C抗体阳性率(44.1%)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对照的阳性率(75.0%,x2=20.8,p<0.01)。TB15.3和TB16.3等量包被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达69.4%、96.9%和83.7%,检测TB肺部疾病患者,其抗体阳性率仅为9.6%,特异性为90.4%。TB15.3和TB16.3混合包同时包被检测,结合TB15.3单独检测的结果,则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达82.2%、95.9%和88.9%,一致率为最高。结论 目的基因克隆入宿主菌中并表达成功, 重组的TB16.3蛋白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抗原之一。
2013 Vol. 29 (8): 791-796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896KB] ( 990 )
797 祝伟 袁铿
负载人蛔虫和猪蛔虫抗原树突状细胞影响T细胞亚群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蛔虫和猪蛔虫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对T细胞亚群活性的调节作用差异。 方法 用IL-4和GM-CSF联合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源性DC,分别负载两种不同基因型蛔虫抗原,由低到高各分3组,并设置空白对照进行培养。负载了蛔虫抗原的DC,按1:25的比例分别与同源性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ELISA和qPCR分别检测比较负载后DC表面分子表达变化及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骨髓细胞诱导所得初始DC高表达表面分子CD86(85.5%)、CD83(38.24%)和CD80(94%),在负载蛔虫抗原后,各组仍高表达,但CD83和CD80较初始DC有所下降,且猪蛔虫抗原组和人蛔虫抗原组分别低和高于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显示,各时间段实验组TNF-?的表达量都低于对照组,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0在各组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时间段的相同浓度除24h外,人蛔虫抗原组高于猪蛔虫抗原组(P<0.05)。qPCR结果显示,相对于人蛔虫抗原组Foxp3 mRNA的表达量,空白对照组和住蛔虫抗原组各个时间段都较低,且都与前者存在差异性(P<0.05);人蛔虫抗原组的表达量在短期内增加明显,但又随时间而减少;猪蛔虫抗原组则先增后减,但都与空白对照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 负载了人蛔虫抗原的DC能更强促进淋巴细胞Th2类反应和Foxp3表达 ,影响调节性T细胞功能
2013 Vol. 29 (8): 797-802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1043KB] ( 1286 )
803 张瑞芹 徐广贤
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蛋白ppe37对RAW264.7巨噬细胞NF-κB 、TNF-α、IL-6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ppe37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好的ppe37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 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后,利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复性。利用SDS-PAGE和 AlpHaImager 2200 软件对纯化蛋白进行鉴定与分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重组ppe37蛋白和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h、48h、72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NF-κB、TNF-α、IL-6 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SDS-PAGE鉴定显示,重组ppe37蛋白获得了大量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KDa。 经western blot验证,重组ppe37蛋白可与抗His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 经AlpHaImager 2200 软件薄层扫描分析,重组蛋白的纯度为96.2%,并成功的进行了蛋白复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的重组ppe37蛋白和LPS刺激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h、48h、72h后均能够使巨噬细胞NF-κB 、TNF-α、IL-6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成功地制备并纯化了重组ppe37蛋白,重组ppe37蛋白能够活化巨噬细胞,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并促使巨噬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2013 Vol. 29 (8): 803-807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766KB] ( 1169 )
808 卢华君 赵忠艳 李云芳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目的 探讨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在腺病毒感染发病与发展中的致病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腺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者入选AD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CBA)检测60例ADV感染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L-2、IL-4、IL-6、IL-10、TNF、IFN-γ 、IL-17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CD19+、CD16+CD56+的百分比。结果 ADV感染患儿血清中的IL-2、IL-4、IL-6、TNF、IL-17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的IL-10、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V 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3+ CD4+、CD16+CD56+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19+B淋巴细胞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会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变化,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在发病及病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2013 Vol. 29 (8): 808-811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645KB] ( 1068 )
综述
812 任方哲 王楠 商宇伟 焦新安 黄金林
空肠弯曲菌鞭毛研究进展
空肠弯曲菌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食源性病原菌,鞭毛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空肠弯曲菌鞭毛结构,合成机制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了解空肠弯曲菌鞭毛的基本信息及其致病机理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2013 Vol. 29 (8): 812-816 [摘要] ( 658 ) [HTML 0KB] [PDF 731KB] ( 1090 )
817 蒋梅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研究进展
血凝素在禽流感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血凝素基因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禽流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从禽流感病毒简介,血凝素基因的结构特点,血凝素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血凝素裂解位点的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以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2013 Vol. 29 (8): 817-820 [摘要] ( 625 ) [HTML 0KB] [PDF 503KB] ( 990 )
调查防治
821 李儒曙 伍时达
珠江口西岸地区致病性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目前流行于国内的4个主要致病性猪链球菌血清型在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方法 从珠江口西岸及附近地区的21个规模化猪场内疑似猪链球菌发病猪中采集病料,做细菌分离培养,对疑似猪链球菌分离培养阳性的168个菌株采用多重PCR方法作鉴定及血清型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61株致病性猪链球菌,分布于12个区县,其中2型19株,1型3株,7型2株,9型未检测到,阳性率分别为31%、4.9%、3.3%和0。结论 珠江口西岸地区猪链球菌流行广泛,并以2型流行为主,其它血清型并存,存在较大的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风险。
2013 Vol. 29 (8): 821-825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716KB] ( 1015 )
826 祁美英
青海省2008-2012年鼠疫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 探讨青海省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青海省分离的鼠疫菌株进行生物学研究。结果 所有被试菌株其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菌株基因型为5型、8型。菌株的4个毒力因子俱全,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LD均在10000个菌以下,为强毒菌株。表明这些菌株均具备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病原体特性。结论 青海省分离的鼠疫菌株属青藏高原型,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鼠疫流行对人类威胁极其严重。
2013 Vol. 29 (8): 826-828 [摘要] ( 604 ) [HTML 0KB] [PDF 476KB] ( 1049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