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 35卷 4期
刊出日期:2019-04-20

论著
实验研究
综述
疾病防治
学术资料
   
论著
285 吴守丽, 刘峰, 颜苹苹, 王征桦, 谢美榕, 严延生
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扩增LacZ基因,插入并替换原骨架质粒pLWJ-SV40-Luc中耐药检测片段构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利用In-fusion定向克隆技术,将耐药检测片段插入到改造后的骨架质粒中构建耐药检测载体(RTV),并与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HIV假病毒,在药物干预下,通过检测感染细胞中Luc+表达量来反应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成功引入蓝白斑筛选改造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36例临床检测样本成功扩增出30例,利用In-fusion无缝连接技术成功构建26例RTV,其中21株产生的假病毒具有活性。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所得的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与基因型耐药解释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可应用于临床耐药检测,以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
2019 Vol. 35 (4): 285-291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2372KB] ( 1013 )
292 钟建平, 李睿, 王国松, 洪俊平, 付饶, 陈毅歆
新城疫病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肠癌的溶瘤治疗作用
目的 分析新城疫病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肠癌的体内外肿瘤杀伤作用和F48E9静脉注射BLAB/c小鼠的安全性数据,评估新城疫强毒株F48E9用于溶瘤治疗的潜力,为后续基于强毒株F48E9进行基因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CCK-8试剂盒分析F48E9对CT26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通过瘤内注射病毒评价F48E9对CT26荷瘤小鼠的溶瘤治疗效果,以及通过尾静脉注射病毒评估F48E9对健康BALB/c小鼠的潜在毒副作用。结果 MOI为0.1的F48E9对CT26细胞生长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MOI的升高,F48E9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0.1 mL浓度为2×107 pfu/mL的F48E9对BALB/c小鼠CT26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38.4 d,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5.2 d;免疫组化分析显示F48E9对CT26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F48E9尾静脉注射正常BALB/c小鼠的安全性评估实验显示,该毒株对小鼠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新城疫强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直肠癌有较好的溶瘤治疗潜力,可作为候选病毒株通过后续的反向遗传学改造建立更安全有效的溶瘤病毒株,为肿瘤研究与治疗提供新手段。
2019 Vol. 35 (4): 292-298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4556KB] ( 999 )
299 田畅, 刘念, 郑恩金, 高大庆, 陆承平
转录因子Eha直接调控迟缓爱德华菌的靶基因
目的 Eha是一种重要转录调控因子,它可以影响迟缓爱德华氏菌(Et)的胞内存活,本实验探究Eh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如何抵御巨噬细胞杀灭细菌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pGEX-4T-ehaflag重组质粒,电击导入eha基因缺失株的ET-13菌,得到Cehaflag ET13重组菌;用Western blot 检测重组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检测细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活性;我们釆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用抗Flag标签抗体对靶基因沉淀Eha-DNA 片段,除去结合的蛋白并纯化DNA片段;以RNA-Sequencing的差异表达基因设计引物,以CHIP得到的DNA样品为模板,进行qRT-PCR; PCR扩增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pBAD-Plac Z重组质粒,电击分别导入ET-13野生株和eha基因缺失株,比较它们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SDS-PAGE电泳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外膜蛋白、厌氧C4二羧酸转运蛋白DcuA1和鞭毛钩蛋白FlgK表达的差异,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表明,Cehaflag ET13重组菌能够表达Eha-Flag融合蛋白;细菌胞内存活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完全可以恢复缺失株在胞内降低的生存能力,Flag 融合标签不影响Eha蛋白的功能;通过qPCR鉴定CHIP,富集到Eha的结合靶点,最终筛选出10个Eha直接结合的基因; 通过野生株和缺失株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5个靶基因启动子有直接调控作用;通过检测野生株和缺失株表型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靶蛋白DcuA1,TnaA和FlgK的表达和活性有调控作用。结论 Eha可以通过直接调控这些靶基因,使Et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受到影响。
2019 Vol. 35 (4): 299-310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2059KB] ( 1035 )
311 耿士忠, 席俊萌, 杨家兴, 孙大泉, 韦有恒, 潘志明, 焦新安
沙门菌果蝇感染致死模型构建及其评价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沙门菌对果蝇致死毒力,建立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 将鼠伤寒沙门菌SL1344、14028S和肠炎沙门菌C50041及其突变株C50041ΔspiC,以OD600为100的高浓度菌液通过饲喂法和针刺法,分别感染30只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每隔3 h观察活果蝇数,计算存活率,分析沙门菌毒力。结果 肠炎沙门菌C50041和C50041ΔspiC饲喂果蝇,120小时后CS型果蝇存活率0%,yw型果蝇的存活率低于20%,而针刺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存活率则高于80%;鼠伤寒沙门菌饲喂法感染CS型果蝇和yw型果蝇,其存活率均高于90%。针刺法存活率均高于60%。比较分析显示,鼠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耐受和肠炎沙门菌肠道感染敏感,存在明显的差异;肠炎沙门菌对果蝇肠道感染模式的毒力明显高于非肠道感染模式,不同果蝇品系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本研究中,果蝇沙门菌肠道感染模型被成功建立,并能够评价不同沙门菌的毒力,其中肠炎沙门菌C50041果蝇肠道感染呈高度敏感,为后续肠炎沙门菌功能基因鉴定研究奠定基础,便于深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理。
2019 Vol. 35 (4): 311-314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1462KB] ( 903 )
315 王霜珏, 姬祥, 张倩, 郑雅萌, 孙英豪, 张迦得, 陈创夫, 石峰
Rv0220蛋白IFN-γ释放试验对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Rv0220蛋白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潜伏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目前IGRA广泛使用的ESAT-6、CFP-10、TB7.7三种刺激抗原作为参照,用Rv0220蛋白刺激112例新疆喀什结核病防治中心(肺核医院)健康体检外周血样本,分析Rv0220蛋白在IGRA时检测结核潜伏性感染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果 Rv0220蛋白在刺激IFN-γ释放水平上与ESAT-6、CFP-10、TB7.7混合抗原刺激无显著性差异,以ESAT-6、CFP-10、TB7.7混合抗原检测结果为参照,Rv0220的蛋白检测临床样本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2.73%、100%,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40%。结论 Rv0220抗原蛋白在人结核病外周血IFN-γ体外释放实验中可作为刺激原,对于结核潜伏性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9 Vol. 35 (4): 315-319 [摘要] ( 114 ) [HTML 1KB] [PDF 1169KB] ( 955 )
实验研究
320 陈琛, 赵长城, 王勇, 徐前明, 刘亚
HIV/AID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61例HIV/AID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以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探究基因PD-1 mRNA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通过双夹心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CD4+ T淋巴细胞数的HIV/AIDS患者血清sPD-1的差异。结果 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研究对象PBMC中P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数分别为0.337 8±0.064、0.578 2±0.073和0.771 5±0.124,健康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极显著,健康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31、P=0.043);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组血清sPD-1浓度分别为42.22±2.21 ng/mL、38.24±2.79 ng/mL和29.88±1.41 ng/mL。健康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P=0.040和P=0.020)。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治疗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350 个/mm3患者血清sPD-1水平均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数>350 个/mm3患者。结论 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水平sPD-1表达下调以促使PD-1/PD-L1通路的恢复,从而促进机体免疫重建。监测PD-1 mRNA及sPD-1的表达在HIV的辅助诊断和推断病情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9 Vol. 35 (4): 320-323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1323KB] ( 991 )
324 李永慧, 苏硕青, 吴同垒, 王洪彬, 孔庆山, 赵飞, 史秋梅, 张志强
肠炎沙门菌YbjX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外膜蛋白YbjX对该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 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YbjX基因缺失突变株(C50336ΔYbjX),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探究YbjX蛋白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失株C50336ΔYbjX与野生型菌株和回复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在血清中和蛋清中的存活能力明显下降。此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bjX基因缺失会引起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增强。进一步的,动物致病性实验表明,YbjX基因缺失会引起沙门菌毒力和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的严重下降。本研究证实YbjX基因与肠炎沙门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感染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2019 Vol. 35 (4): 324-329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1319KB] ( 948 )
330 王卓, 王建伟, 于淼, 冯立, 王秀红, 许志伟, 田圃, 吴益民
东北边境地区啮齿动物中新埃立克体感染调查及groEL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啮齿动物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Nm)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检测从辽宁省宽甸、吉林省集安林区及黑龙江省密山耕地捕获的啮齿动物中Nm groEL DNA, 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PCR检测鼠脾标本共181份, 阳性5份,阳性率为2.76%。不同地区及不同鼠种Nm检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从宽甸、集安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检出的5份Nm groEL基因序列与俄罗斯亚洲地区以及我国东北地区Nm同源性最高,基因型为ClusterⅠ型。结论 我国东北东部边境地区鼠类存在Nm感染,可能存在Nm自然疫源地。
2019 Vol. 35 (4): 330-333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1327KB] ( 861 )
综述
334 郭伟, 姜玉新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SIT)是现阶段唯一针对病因治疗且能长时间持续减轻过敏症状,改变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药物和治疗途径的不断改良,ASIT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对ASIT作用机制、应用药物、给药途径和禁忌症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ASIT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9 Vol. 35 (4): 334-337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1012KB] ( 905 )
338 肖健, 王川, 吴移谋
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包涵体膜蛋白是一类由衣原体分泌并被转运至包涵体膜的衣原体特异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衣原体即可分泌大量蛋白对包涵体膜进行修饰,这类蛋白位于衣原体-宿主细胞界面处,因此可在维持包涵体稳定性、衣原体营养摄取及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就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更深入了解这种衣原体效应蛋白。
2019 Vol. 35 (4): 338-344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1985KB] ( 1046 )
345 孙沁, 严宜明
芽囊原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芽囊原虫(Blastocystis)是常见的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原生生物,但它是否具有致病性一直存在争议。临床调查发现,芽囊原虫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芽囊原虫通过粪-口传播,主要寄居部位是盲肠和结肠,且芽囊原虫感染能引起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NF-α)上调及不同程度的肠道病理变化,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许多体外研究提出了芽囊原虫的几种致病机制,包括降解紧密连接蛋白引起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凋亡、上调肠道上皮细胞内的促炎细胞因子以及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本文就芽囊原虫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2019 Vol. 35 (4): 345-349 [摘要] ( 110 ) [HTML 1KB] [PDF 1039KB] ( 1060 )
350 王玉波, 徐倩倩, 郭时金, 王艳萍, 张颖, 杨丽梅, 沈志强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改变肠道上皮细胞极性的研究进展
上皮细胞构成了宿主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生理屏障。细胞间连接,主要是紧密连接,将上皮细胞特殊的顶端和基底外侧膜位点分开,形成极化的上皮细胞,用于维持顶端-基底极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破坏感染位点多种因素导致顶端-基底极性消失,包括上皮细胞屏障结构、黏附和极性蛋白的分布,以及极性复合物。本文主要阐述了紧密连接在维持上皮细胞极性中的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紧密连接的破坏作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极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和防御措施提供参考。
2019 Vol. 35 (4): 350-354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1041KB] ( 1039 )
355 王强, 王志鑫, 马艳艳, 樊海宁, 王虎
几种常用线粒体基因在多房棘球绦虫虫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cox1、nad1等线粒体基因用于多房棘球绦虫虫种鉴定,克服了传统方法耗时、费力的缺点,并能保持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还可承受大批量虫种鉴定工作,目前在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及中间宿主的感染筛查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常用线粒体基因的结构特点、进化速度、相关研究结果,阐述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9 Vol. 35 (4): 355-358 [摘要] ( 123 ) [HTML 1KB] [PDF 1243KB] ( 951 )
疾病防治
359 欧阳榕, 陈朱云, 谢汉国, 林耀莹, 肖丽贞, 张山鹰
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控策略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2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6%(427/632)。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占总比例数的85.1%(533/632);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占总病例数的50.6%(320/632),其余地区散在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约占总病例的85.1%(533/632),男女性别比例为9.2:1(570/6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多在10 d以内,占总病例数的82.9%(524/632);首诊确诊455例,约占总比例的72%.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就诊前服用抗疟药物与首诊确诊率呈负相关[OR=0.175,95%CI(0.061~0.509)], 就诊前告知去过疟区[OR=132.964,95%CI(41.601~424.973)]及首诊机构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OR=27.951,95%CI(13.285~58.806)]这两个因素与首诊确诊率呈正相关;就诊前是否患过疟疾对首诊确诊率无影响(OR=1.496,95%CI(0.735~3.044))结论为适应我省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2019 Vol. 35 (4): 359-362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1044KB] ( 978 )
363 尤庆柱, 黄杰庭, 许茹, 王敏, 廖峭, 单振刚, 戎霞, 付涌水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情况。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集了5 552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HEV IgG)、抗-HEV IgM抗体(HEV IgM)和HEV抗原(HEV Ag),采用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ALT等因素分别与HEV IgG和IgM抗体阳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辨HE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HEV IgG、IgM和HEV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1 113/5 552)、0.76%(42/5 552)和0.04%(2/5 552)。年龄和民族是HEV IgG和HEV IgM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HE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IgG OR=1.089, 95%CI: 1.080-1.098, P<0.001; IgM OR=1.055,95%CI: 1.028-1.084, P<0.001);壮族的HEV IgG和IgM阳性率(32.69%, 7.69%)高于汉族(19.89%,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 OR=2.052, 95%CI: 1.103-3.819, P=0.023; IgM OR=12.029, 95%CI: 4.067-35.580, P<0.001)。此外,我们还发现职业是HEV IgG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学生是阳性率最低的人群。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E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在不同人群中感染情况不同,为输血传播HEV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019 Vol. 35 (4): 363-368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1031KB] ( 983 )
学术资料
369 鄢育青, 翁育伟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9年第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9 Vol. 35 (4): 369-340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1732KB] ( 915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