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 35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9-12-20

论著
实验研究
综述
疾病防治
学术资料
   
论著
1069 王臣荣, 张振杰, 张璐, 张贵玲, 牛子文, 张龙现, 张素梅
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早期感染对HCT-8细胞TLRs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中国流行株)感染对HCT-8细胞TLRs的影响。方法 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感染HCT-8细胞4 h及12 h后,提取细胞R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TLRs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与TLRs的关系。结果 HCT-8细胞表达TLR1-TLR10 10种TLRs,并且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早期感染(4 h和12 h)导致TLR2和TLR4表达量较对照组上调有统计学意义,其它8种TLRs较对照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LR2和TLR4 并不是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靶基因,但这些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可以靶向27个TLRs信号通路基因。结论 TLR2和TLR4在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感染HCT-8细胞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差异表达miRNAs的预测靶向中有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2019 Vol. 35 (12): 1069-1074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566KB] ( 1400 )
1075 苏露, 张雅青, 顾巧玲, 傅思武
表达LTB乳酸杆菌提高艰难梭菌类毒素疫苗黏膜免疫效应的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大肠埃希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单位 (heat 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 LTB) 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艰难梭菌类毒素疫苗的黏膜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克隆LTB基因,制备pSIP411-LTB重组质粒,电转化到乳酸杆菌中,制备乳酸杆菌表达LTB载体;通过透析和层析等技术纯化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经甲醛处理获得的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类毒素作为疫苗候选抗原;在第0 d、第14 d和第28 d皮下接种小鼠艰难梭菌类毒素和口服乳酸杆菌表达LTB载体;在初次接种后第0 d、10 d、24 d和38 d检测抗A毒素和B毒素的血清IgG和粪便IgA;第34 d,小鼠经口感染艰难梭菌,观察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LTB乳酸杆菌佐剂表达载体和制备了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内毒素;各疫苗组和疫苗+LTB佐剂组小鼠在感染艰难梭菌后,均无腹泻、体重减轻和死亡现象,而对照组老鼠腹泻发病率为100%,死亡率42.86%,5 d体重下降0.83 g;在初次接种后的10 d、24 d和38 d,与空白组比较,各疫苗组抗A毒素或B毒素的血清IgG及粪便IgA显著升高(F=284.93,1 037.05,696.82,74,184.07,166.95,P<0.01);与疫苗组比较,接种疫苗+LTB佐剂组的血清IgG及粪便IgA显著升高(F=21.88,27.22,8.31,56.49,63.76,101.78,P<0.05)。结论 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类毒素作为疫苗的候选抗原对艰难梭菌的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效应,LTB乳酸杆菌载体表达佐剂能够提高免疫动物的抗体效价,增强黏膜免疫效应。
2019 Vol. 35 (12): 1075-1079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1604KB] ( 1005 )
实验研究
1080 张翠彩, 张汀兰, 徐建民, 蒋秀高, 邱海燕
2016-2018年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与分离菌株鉴定
目的 初步了解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种类构成、带菌率及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选取江西省钩体病4个国家级监测点上饶、上高、上犹及浮梁县作为现场监测地点,开展鼠类种类调查、钩体分离培养工作。利用暗视野显微镜凝集试验和MLST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MLST基因分型。结果 共计捕鼠14 387只,平均鼠密度为9.76%,分离菌株64株,鼠类钩体分离率为4.56%。鼠种构成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及社鼠5个种类。4个监测点优势鼠种均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主。血清群鉴定结果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3个血清群,其中黄疸出血群为主要优势血清群,占81.25%,其次是爪哇群和致热群。MLST研究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6个ST型别,分别为ST1、ST17、ST92、ST143、ST216和ST224,其中ST1为主要基因型,占76.56%。BioNumerics软件分析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6个Clusters,分别对应6个ST型,血清学、MLST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结论 江西省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疸出血群和ST1为江西省钩体病主要流行型别,充分了解江西省钩体病可能的宿主动物以及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钩体病的预防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 Vol. 35 (12): 1080-1084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1617KB] ( 997 )
1085 纪顺师, 叶长芸
四种单增李斯特菌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4种核酸检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探索特异、灵敏、高效,且适用于肉类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比较文献报道的以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基因lmo0733作为靶标的4种核酸检测方法,评价这4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速率方面的差异,并应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模拟样本和猪肉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 传统PCR、Real-time PCR、LAMP和MCDA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其中MCDA方法检测下限为10 fg/反应,且能在30 min内完成对样本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和检出速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诊断方法;MCDA方法对于模拟样本和实际样本的检测效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检测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能够提高样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MCDA方法作为一种特异、灵敏和高效的核酸检测方法,可用于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时的快速筛查,并能提高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
2019 Vol. 35 (12): 1085-1091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2912KB] ( 2537 )
1092 周曼莉, 周学章, 周玉成, 张海威, 乔连江, 杨艳玲
羊种布鲁菌16M LPS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目的 提取并纯化羊种布鲁菌16M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抗布鲁菌LPS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酚水法提取羊种布鲁菌16M的LPS,通过冷甲醇二次沉淀纯化法纯化LPS,使用脂多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LPS的含量,通过SDS-PAGE及银染显色检测LPS的纯度。使用一定剂量纯化后的LPS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选取效价最高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取已免疫好的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在聚乙二醇1500的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冻存。选取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待小鼠腹部明显胀大后收集腹水。对收集的腹水即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分析,亚类测定,纯度检测及特异性试验。结果 提取的羊种布鲁菌16M的LPS浓度为1 mg/mL,纯度较高。制备的两株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12×109和1.11×109,效价分别为1∶6 400和1∶12 800;亚类分别G3和G1,轻链类型均为κ型;纯度大于90%;均可以识别布鲁菌A、M抗原位点;均可与标准试管凝集抗原形成明显的凝集物;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筛选的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羊种布鲁菌16M、牛种布鲁菌2308以及猪种布鲁菌S2孵育1 h后可见免疫荧光。结论 成功获得了2株羊种布鲁菌16M LPS单克隆抗体,其效价高、纯度好、敏感性高、反应原性强,为后续研究这2株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建立布鲁菌快速病原及抗体检测方法及研制布鲁菌快检试剂盒奠定基础。
2019 Vol. 35 (12): 1092-1099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2798KB] ( 1925 )
1100 罗波, 李想, 周必英
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建立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 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将猪囊尾蚴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猪带绦虫Ts14-3-3.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CznⅠ中,在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中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其表达产物,用HisLink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纯化后的Ts14-3-3.3重组蛋白。将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Ts14-3-3.3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的分布。结果 成功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表达质粒pCznⅠ-Ts14-3-3.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的Ts14-3-3.3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29.31 kD,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3重组蛋白能被抗血清所识别。用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Ts14-3-3.3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猪带绦虫重组Ts14-3-3.3蛋白,并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兔多克隆抗体。
2019 Vol. 35 (12): 1100-1105 [摘要] ( 143 ) [HTML 1KB] [PDF 2327KB] ( 989 )
1106 曹蓝, 李魁彪, 鲁恩洁, 陈艺韵, 刘艳慧, 夏丹, 狄飚
2016-2018年广州市H6亚型禽流感病毒外环境分离株HA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目的 对广州禽类市场外环境H6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分离和测序,分析HA基因遗传进化特点。方法 通过接种鸡胚分离H6亚型禽流感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HA基因全长序列并测序,通过DNA Star7.1和MEGA 4.0软件,分析HA基因遗传特征。结果 2016-2018年广州禽类市场外环境分离到6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81.0%~99.1%之间。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显示,所有分离株裂解位点序列相对保守,只有1个碱性氨基酸插入,呈现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点。受体结合位点均为226Q和228G,为禽类呼吸道上皮受体结合位点。2016年分离株发现183-NNT糖基化位点的缺失。进化分析显示,广州早期分离株属于广东常见的ST2853-like分支,但2018年监测发现了ST339-like新流行分支病毒。结论 广州地区H6亚型禽流感病毒尚为禽类低致病性病毒,本研究毒株HA基因变异较大, 2018年毒株出现多遗传分支进化趋势,因此需要继续监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变异。
2019 Vol. 35 (12): 1106-1109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277KB] ( 994 )
1110 杨守深, 王佳慧, 林敏, 曾晓菲, 邱敏华, 陈文燕, 何玉琴, 林钊盛, 林炜明
宠物源大肠杆菌产ESBLs流行性调查与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为了解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宠物源大肠杆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测定宠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性及其分子传播机制,以期对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从广州市4个动物医院采集92份患病犬猫的肛门拭子,共分离56株大肠杆菌。通过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测定ESBLs的流行性及种族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接合转移试验获得CTX-M接合子,并对接合子进行复制子分型。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黏菌素(7.1%)、头孢西丁(16.1%)和头孢他啶(10.7%)稍敏感外,有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其中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耐药率分别为55.4%和57.1%。ESBLs检测结果表明,13株携带有CTX-M,检出率为23.2% (13/56),其中主要流行的亚型依次为CTX-M-14、CTX-M-65和CTX-M-55;7株CTX-M基因阳性菌成功接合转移,主要为FIB型复制子。未检测到TEM、OXA和SHV型。种族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分离株主要分布在A组和B1组。结论 患病犬猫的肛门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其中以共生型为主。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机制以产CTX-M-14,CTX-M-65和 CTX-M-55酶为主。提示宠物与人之间耐头孢菌素药物的大肠杆菌的互相传递存在风险。
2019 Vol. 35 (12): 1110-1116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1363KB] ( 981 )
1117 文舒安, 张婷婷, 霍凤敏, 尚媛媛, 梁倩, 薛毅, 李云絮, 王芬, 逄宇, 黄海荣
2005年和2015年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2005年和2015年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耐药水平和突变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突变类型与EMB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63株2005年、76株2015年的临床分离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显色法(micro 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检测菌株对乙胺丁醇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提取核酸并扩增embB基因全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 2005年和2015年MDR对EMB的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05,P=0.745),embB突变类型变化也无明显差别(χ2=9.410,P=0.124)。2005年选取的菌株中,对EMB耐药的有57株,耐药率为90.48%。2015年选取的菌株中对EMB耐药的有71株,耐药率为93.42%。139株MDR中发现embB基因序列上有9个不同位点突变形式,embB突变型合计99株,占所有MDR的71.22%,野生型40株,占所有MDR的28.78%。突变型对EMB的耐药率为99%,野生型对EMB耐药率为75%。结论 embB基因和embB306基因对检测EMB耐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 Vol. 35 (12): 1117-1121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1968KB] ( 952 )
综述
1122 刘川川, 樊海宁, 马兰, 格日力
棘球绦虫和其它寄生性绦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潜在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发生于牧区人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治疗主要依赖于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由于ABZ较低的肠道吸收率及肝脏对药物的转化作用,使得该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以往的研究表明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在寄生虫的神经系统和离子通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都是目前新一代驱虫药物的靶点。为提高对棘球蚴胆碱能系统功能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以往关于棘球蚴和其他寄生虫AChE和nAChR的研究,并讨论了它们作为棘球蚴病疫苗开发和药物设计的合适靶点的潜力。
2019 Vol. 35 (12): 1122-1129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2508KB] ( 1877 )
1130 曹圣慧, 黄孝天
小RNA病毒3C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小RNA病毒科是RNA病毒中体积最小的一个类群,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其中,3C蛋白是小RNA病毒一种重要的非结构蛋白。本文将对小RNA病毒3C蛋白在促进病毒复制,调控细胞凋亡和逃避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研究进展做出综述,为防控小RNA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2019 Vol. 35 (12): 1130-1133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1576KB] ( 945 )
1134 张保海, 姚学萍, 王印, 杨泽晓, 罗梓丹, 项明源, 江地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VII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细菌分泌系统是细菌依赖分泌通路进行蛋白质的跨胞浆膜转运系统,该分泌系统中存在的蛋白或蛋白性质的毒力因子与细菌的生存、繁殖和扩散紧密相关。已发现的几种分泌系统中,VII型分泌系统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中,其不仅与细菌的生长和致病性密切相关,而且可能在细菌毒力分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VII型分泌系统类型、分泌底物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2019 Vol. 35 (12): 1134-1138 [摘要] ( 128 ) [HTML 1KB] [PDF 1409KB] ( 1025 )
1139 赵威, 周换换, 徐柳莲, 马天明, 吕刚
啮齿动物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进展
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一种新现的人兽共患病原体,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肠道原虫,最近被划分为真菌。该病原体主要侵染宿主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并且可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具有重要公共卫意义。研究表明,啮齿动物可感染或携带多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就近年来啮齿动物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基因型、人兽共患风险等进行综述。
2019 Vol. 35 (12): 1139-1143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1151KB] ( 1022 )
疾病防治
1144 艾力亚力·艾力, 阿依谢姆古丽·阿力马斯, 郭敏, 孙立, 温浩
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估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开展包虫病防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各大核心知识库和文献库,收集近十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研究文献,用STROBE声明对文献质量进行了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核心知晓率进行了Meta分析,并按地区、对象、文献质量进行了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了各样本知晓率及95%CI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进行研究,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1%(95%CI:37%~65%),各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包虫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尚无统一、标准、规范的知晓率量表,且作为研究对象主体的农牧民属于低文化群体。结论 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居民包虫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
2019 Vol. 35 (12): 1144-1149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1586KB] ( 908 )
1150 林康, 田莉莉, 常塔娜, 温建新, 范伟兴
新疆某牛场牛结核病的综合诊断与病原分离鉴定
目的 用多种方法检测新疆某牛场的结核病并分离病原。方法 选择皮内变态反应、牛型PPD点眼试验、IFN-γ试验及ELISA抗体检测试验4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对新疆某牛场进行牛结核病的综合诊断,锁定疑似阳性牛后进行扑杀、剖检并采集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用已建立的PCR方法对培养的细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共检测了奶牛755头,其中4种方法综合锁定结核疑似阳性牛26头(3.4%)。从中随机选择5头牛进行剖检均发现有明显的结核病变,采样后在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挑取菌落经PCR鉴定结果均为牛分枝杆菌。结论 牛结核病的诊断存在其他分枝杆菌的干扰,单一诊断方法因特异性不足导致结果存在误差。合理选择诊断方法的组合有利于牛结核病的确诊。
2019 Vol. 35 (12): 1150-1153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1219KB] ( 935 )
1154 郑月燕, 祝寒松, 叶雯婧, 杨林, 陈彩粼, 吴生根, 陈敏红, 陈武
福州市流行性感冒与气象因素滞后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市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滞后影响,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8年12月福州市日均气压、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温等气象因素与日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相关性和滞后性分析。结果 福州市共报告流行性感冒7 207例,男女性别比1.25∶1,4~岁组和0~岁组占比居前,依次为37.82%和29.91%。日均气温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负相关(r<0),其余呈现正相关(r>0),且存在滞后相关性。气温3 ℃,滞后7 d时的流感发病风险最高(RR=1.51, 95%CI:0.51~4.51),日均气压982 hPa,滞后6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2.08, 95%CI:0.81~5.37)。风速9 m/s,滞后14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3.43, 95%CI:1.28~6.63);滞后1 d后,日累计降雨量越大,保护效应越显著,滞后10 d的保护效应最强,但240 mm,滞后0 d的风险性最高(RR=2.22, 95%CI:0.39~12.72)。结论 日均气压、日均气温、日均风速和日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影响福州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纳入流感预测,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019 Vol. 35 (12): 1154-1159 [摘要] ( 122 ) [HTML 1KB] [PDF 2588KB] ( 1540 )
学术资料
1160 魏淑贞, 黄丰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9年第10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19 Vol. 35 (12): 1160-1162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317KB] ( 914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