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期刊订阅  |   检索库收录情况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mail Alert  |   English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稿件格式要求
稿件处理过程和时间
稿件修改须知
稿件审稿进程解释
稿件查询须知
稿件录用须知
费用情况
论文模板
论文授权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医药卫生类中图分类号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 37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论著
调查研究
监测分析
实验研究
综述
学术资料
目录
   
目录
0
中文目录
2021 Vol. 37 (6): 0-0 [摘要] ( 127 ) [HTML 1KB] [PDF 795KB] ( 1833 )
论著
473 郑宇, 李焓笑, 赵强, 王菡, 胡盼, 任洪林, 李岩松, 柳增善, 卢士英
我国牛羊主产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特征研究
目的 对2018-2020年我国牛羊主产区牛羊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病原特征研究,为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于6个地区的2 291份样本进行分离培养、PCR鉴定、玻片凝集以及药敏试验,以掌握其感染情况、毒力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结果 在2 291份样本中,共分离出该菌109株,总检出率为4.76%,其中辽宁地区检出率最高(20.42%),并且各地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153,P<0.01),而各种类样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4,P>0.05)。在本次分离菌株中,ystB基因为优势毒力基因,O∶5,27为优势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磺胺异恶唑和头孢噻吩耐药率为100%,对多粘菌素B和氟苯尼考敏感率为100%。结论 牛、羊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全国牛、羊主产区分布不广泛,但其多重耐药率较高,建议加强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
2021 Vol. 37 (6): 473-477 [摘要] ( 136 ) [HTML 1KB] [PDF 1035KB] ( 888 )
478 刘师文, 熊英, 施勇, 李健雄, 王倩, 龚甜
一种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和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双重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HTNV和SEOV S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汉坦病毒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甲型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寨卡病毒、新冠病毒阳性核酸为模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将建立的方法与巢氏RT-PCR比较,确定方法对临床样本的适用性。结果 建立了一种HTNV和SEOV 双重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2种型别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μL,不同浓度标准品Ct值批内和批间差异均小于2%。与登革热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寨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对10份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9份为HTNV、1份为SEOV,与巢式RT-PCR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快速对HTNV和SEOV 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适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早期诊断。
2021 Vol. 37 (6): 478-483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3195KB] ( 936 )
实验研究
484 岳苑, 周梦诗, 徐娟, 李睿, 何利华, 赵飞, 张建中, 龚杰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饮用水中两种假单胞菌
目的 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分离鉴定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方法 本研究以假单胞菌16S rDNA为靶基因,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方法,利用一对引物同时鉴别铜绿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结果 Tm值在83 ℃~84 ℃出现熔解峰为恶臭假单胞菌,Tm值在84 ℃~85 ℃出现熔解峰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对梯度含量的假单胞菌标准菌株 DNA 和多种真菌细菌的 DNA进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显示该方法对其他12种非目标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分别为41个拷贝数和48个拷贝数。结论 HRM-Real time PCR检测体系可通过一对引物对上述2种假单胞菌进行有效的鉴别与区分,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可用于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的日常检测中,为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2021 Vol. 37 (6): 484-488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2441KB] ( 948 )
489 毛莉蓉, 许礼发, 王晓春, 张健
结核分枝杆菌Rv3621c原核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纯化及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PROEX-Rv3621c,通过人群、小鼠试验进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621c,并以全血干扰素释放分析技术(Whole-blood IFN-γ release assay,WBIA)检测其能否被安徽省淮南市M.tb感染者T细胞特异性识别。rRv3621c混合佐剂MTM[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人工合成海藻糖-6'6,二分枝菌酸(TDB),单磷酰脂质A(MPLA)]免疫小鼠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分泌水平、脾细胞中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肺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PROEX-Rv3621c,并使之诱导表达、纯化和鉴定。在rRv3621c蛋白诱导下,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 A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的IFN-γ水平明显较高(t=4.813, P<0.01),且ATB患者产生的IFN-γ水平高于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人群(t=4.442, P<0.01)。BCG+Rv3621c/MTM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水平明显高于Rv3621c/MTM组(P<0.01)和BCG组(P<0.01),Rv3621c/MTM组和BCG+Rv3621c/MTM组小鼠的IgG2a/IgG1比值大于1,明显高于MTM组和BCG组。BCG+Rv3621c/MTM组小鼠均分泌高水平IFN-γ、TNF-α和IL-2。Rv3621c/MTM组小鼠肺脏组织中IFN-γ、TNF-α及iNOS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M.tb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rRv3621c蛋白,rRv3621c混合佐剂MTM可以诱导较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h1型免疫应答。
2021 Vol. 37 (6): 489-495 [摘要] ( 146 ) [HTML 1KB] [PDF 2214KB] ( 1001 )
496 陈国梁, 郭爱民, 张少华, 梁盼红, 李艳萍, 王立群, 刘婷丽, 白雪, 骆学农
4种猪绦虫蚴的多重PCR鉴别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方法,用于快速鉴别猪囊尾蚴等4种猪的绦虫蚴。方法 比较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线粒体基因组,选取tRNA-ValtRNA-AlatRNA-Aspnad1基因作为分子检测靶标,设计4条种特异性上游引物(TaF、EgF、ThF、和TsF)和1条下游通用引物(TR),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在一个PCR体系中即可完成对4种猪绦虫蚴的快速鉴别的mPCR 方法。结果 4种猪绦虫蚴的特异性PCR引物等比例混合后,在退火温度为50℃的条件下,该mPCR方法可同时扩增出C. cellulosaeT. asiaticaE. granulosusC. tenuicollis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其大小分别为478 bp、710 bp、619 bp和542 bp。PCR产物测序后经BLAST比对,与同种虫体的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m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种间特异性,并且可通过扩增片段的大小对4种猪绦虫蚴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
2021 Vol. 37 (6): 496-501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2574KB] ( 861 )
502 邓思波, 黄敏慧, 张迎春, 李彩多,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学的影响;以XTT法测定MAF-1A衍生物对不同阶段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及生物膜 80% 抑制浓度(SMIC80);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qRT-PCR等分析MAF-1A衍生物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结果 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及SMIC80均低于模板肽,分别为62.5 μg/mL、125 μg/mL和62.5~125 μg/mL。MAF-1A衍生物可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的黏附和菌丝形成,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使菌细胞黏附及菌丝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SUN41、UME6)的mRNA表达量降低(tUME6=12.42,P<0.001;tALS3=12.20,P<0.001;tSUN41=7.206,P<0.001;tHWP1=22.52,P<0.001);可使形成中的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被膜活性明显降低(t250=3.680,P<0.05;t500=4.153,P<0.05;t1000=4.934,P<0.05;t250=0.5335,P<0.05;t500=1.504,P<0.05;t1000=6.431,P<0.05)。62.5 μg/mL浓度的MAF-1A衍生物即可直接破坏白念珠菌成熟生物膜结构,引起成熟生物膜的细胞凋亡、ROS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结论 MAF-1A衍生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不仅能通过抑制细胞黏附、菌丝形成来干扰生物膜的早期形成,还能通过直接损伤以及ROS累积、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所引发的细胞凋亡来破坏成熟生物膜。
2021 Vol. 37 (6): 502-510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5764KB] ( 915 )
调查研究
511 周淑姮, 韩腾伟, 王加熊, 徐国英, 刘维俊, 刘菁, 邓艳琴, 肖方震
福建省部分地区野栖鼠体表寄生恙螨的物种多样性调查
目的 调查福建省部分地区野栖鼠体表寄生恙螨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为恙虫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笼日法捕鼠,检获鼠体恙螨,对其鉴定、计数。用带螨率、带螨指数及优势种反映恙螨的种群构成及密度;采用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恙螨的物种多样性。结果 在野栖鼠体表共检获恙螨2亚科7属27种10 832只。其中,鼠耳表面共检获2亚科6属23种9 936只,带螨率为33.27%,带螨指数为17.68,恙螨的多样性指数为1.48,优势种为地理纤恙螨(59.60%);鼻腔内共检获1属4种896只,带螨率为15.11%,带螨指数为4.06,恙螨的多样性指数为1.12,优势种为中华珠恙螨(48.33%)。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宿主、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区划鼠体带螨率、带螨指数、恙螨的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均不同。恙螨物种多样性指数趋势依次为:耳>鼻腔;白腹巨鼠>针毛鼠>社鼠>黄毛鼠>黑线姬鼠>青毛鼠>板齿鼠(耳);青毛鼠>针毛鼠>黄毛鼠(鼻腔);山地>田地>果园;春季>秋季>夏季;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广沿海亚区。结论 福建省野栖鼠体表寄生恙螨种类丰富,其种群构成、密度及物种多样性受宿主、寄生部位、生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021 Vol. 37 (6): 511-519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1742KB] ( 1011 )
520 李夫, 窦相峰, 吕燕宁, 孙玉兰, 王小梅, 李仁清, 陈丽娟, 王全意
北京市鼠形动物感染巴尔通体的调查
目的 调查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和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北京市16个区捕获鼠形动物,使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共采集7属9种鼠形动物样本448份,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样本46份,总阳性率为10.3%,且阳性率在鼠种间、地区间和生境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鼠种=114.980,X2地区=22.133,X2生境=96.466,P均<0.001)。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40份样本序列位于进化树上的8个不同分支,提示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存在遗传多样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北京市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遗传多样性,本地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2021 Vol. 37 (6): 520-524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1442KB] ( 922 )
监测分析
525 林祖锐, 张豪, 孙晓东, 丁春丽, 赵晓涛, 吕全, 魏春, 周耀武
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
目的 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下一步消除疟疾和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进行提取、录入、整理,分析其中的病例、媒介监测和控制等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初步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感染来源地的虫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使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疫点媒介监测结果空间分布绘图。结果 2016-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报告了951例疟疾病例,其中以间日疟为主(85.70%,815例),本地病例和复发病例各1例,其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输入病例中缅甸占85.28%(811例),非洲和东南亚输入的疟原虫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显示非洲和东南亚输入云南省疟疾病例虫种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77.240,P<0.001),其中非洲以恶性疟为主,东南亚则以间日疟为主,输入病例高峰期为4~7月份,在12月份存在一个小高峰;全省疫点处置共捕获4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0.15%高效氯氰菊酯校正死亡率为79.30%;0.05%溴氰菊酯的校正死亡率为57.87%,显示这两种杀虫剂在云南已经产生了抗性。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仍然是云南省接下来一段时间还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必须加强对境外疟疾输入病例的发现、追踪和管理,在重点地区开展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科学指导开展媒介控制。
2021 Vol. 37 (6): 525-531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2250KB] ( 838 )
532 孙初阳, 崔磊, 潘家兴, 王如敏, 马焱, 李丹丹
2019-2020年海南省A(H1N1)pdm09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省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为海南省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4株2019-2020年海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到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MEGA 10.1.8和DNASTAR7.0.1软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海南省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国际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血凝素基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euraminidase NA)均在核苷酸进化树6B.1分支上。海南分离株与疫苗株A/Brisbane/02/2018 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8.5%~99.1%和97.7%~99.1%,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HA基因在Sa抗原决定簇NQT162-164有共同变异位点,N162位点的变异增加了1个潜在糖基化位点。Sb抗原决定簇K156位点发生变异的分离株为参考血清A/Brisbane/02/2018的低反应株,其余分离株均为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类似株。结论 2019-2020年海南省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组分匹配。
2021 Vol. 37 (6): 532-537 [摘要] ( 162 ) [HTML 1KB] [PDF 1677KB] ( 881 )
538 彭海燕, 杨向东, 于彬彬, 袁庆虹, 杨富萍
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10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4例,其中皮肤炭疽93例,占总数的98.94%,未分型1例;炭疽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5~10月(80例,占85.10%);从性别构成比上看,男性70例,女性2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9∶1;炭疽病例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92岁,以30~59岁发病最多(70例,占74.47%)。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85例,占90.43%)。全省报告炭疽病例分布在8个州(市)的15个县(区),其中楚雄州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昆明市、昭通市、文山州丽江市、大理州,主要疫区县为元谋县、鲁甸县、永胜县、禄劝县。结论 云南省炭疽疫情稳中有降,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农民为最主要的感染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提高对炭疽的防病能力。继续加强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联合进行疫情的规范化处置。
2021 Vol. 37 (6): 538-541 [摘要] ( 168 ) [HTML 1KB] [PDF 2547KB] ( 913 )
综述
542 舒明艺, 李忠玉
衣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独特两相发育周期的专性胞内寄生菌,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衣原体致病主要依赖菌体脂多糖、膜蛋白、质粒编码蛋白、分泌的效应因子等,其或介导衣原体黏附和入侵宿主、引起炎症和病理损伤,或调控宿主细胞功能以利衣原体胞内生长,或抑制宿主免疫细胞以便衣原体逃逸免疫杀伤。这些发现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衣原体的致病机制,为更好地诊断、治疗、预防衣原体感染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2021 Vol. 37 (6): 542-547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1088KB] ( 919 )
548 刘林科, 王朋林, 韩涵, 王荣军, 菅复春
我国芽囊原虫感染现状
芽囊原虫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单细胞肠道寄生虫。为了解中国芽囊原虫病的流行现状,对我国人与动物芽囊原虫亚型分布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9个省/直辖市报告了人类芽囊原虫不同亚型的感染情况,并鉴定出8个亚型(ST1、ST2、ST3、ST4、ST5、ST6、ST7和ST12)。19个省/直辖市报道了动物芽囊原虫不同亚型的感染情况,共鉴定出19个亚型(ST1、ST2、ST3、ST4、ST5、ST6、ST7、ST8、ST9、ST10、ST12、ST13、ST14、ST17、ST18、ST19、ST20、ST21和ST22)。其中,ST5、ST10和ST1分别是感染猪、牛羊和食肉动物的优势亚型。灵长类动物主要被ST1、ST2和ST3感染,与人类感染的亚型情况相似。不同亚型的地域分布有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2021 Vol. 37 (6): 548-555 [摘要] ( 143 ) [HTML 1KB] [PDF 1255KB] ( 854 )
556 秦婧靓, 杨瑞馥, 崔玉军
动物鼠疫周期流行的生态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发的烈性传染病,曾在历史上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流行,导致数亿人死亡。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独特的鼠疫研究资源。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动物间鼠疫呈现流行与静息周期性交替的特征。了解其转换机制对鼠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疫源地生态位变化是导致动物间流行周期性转换的可能触发因素。本文从宿主动物、蚤类媒介、土壤、鼠疫耶尔森菌及人类活动5个主要方面,梳理总结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位变化与动物间鼠疫周期性流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2021 Vol. 37 (6): 556-562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1252KB] ( 899 )
563 兰旭, 邓春青
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它可以引起季节性流感和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等多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变异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监测及研究的重点对象。血凝素作为病毒表面的重要糖蛋白之一,在病毒的宿主嗜性、生命周期、变异进化,防控工作的监测监查以及相关抗流感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地位突出。本文从形态结构、功能作用、变异进化、药物四方面,对近年来血凝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加深对血凝素的认识与理解,为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21 Vol. 37 (6): 563-570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18708KB] ( 922 )
学术资料
571 陈婧瑜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1年第4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2021 Vol. 37 (6): 571-572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285KB] ( 821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2018-2019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喜讯:2017年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喜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7篇论文入选2015年度和2016年度F5000
2018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六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第一届全国支原体培训班(New!!!)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素材征稿启事
编辑部春节放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中选结果公示(RSXB1700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2
英文投稿的处理
喜讯: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谈判采购文件投标邀请(RSXB17001)
最新编辑部公告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
2016年“中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新技术培训”暨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学术质量提升项目
补寄作者稿酬的通知
2014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优秀论文
2013年度学报入选F5000证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本刊2014年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延续项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荣获“2013年期刊优秀栏目”金奖
 
 
相关机构
管理机构
数据库
医药网站
医药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386号 电话: 0591-87552018  Email:rsghb@vip.sina.com
闽ICP备10206521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