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长期趋势分析
燕虹1, 王岳1, 刘力2, 邢学森2, 李十月1, 官旭华2
1.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71
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 420000
官旭华,Email:Guanxh9999@163.com
摘要

目的 了解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1971—2011年历年传染病统计报表和人口资料,利用Excel、SPSS13.0和MapInfo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0.28/10万~49.5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48/10万,平均病死率为5.91%。41年出现2个明显发病周期,1988年之后发病率趋于稳定。41年间,湖北省HFRS秋冬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峰(3月~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发生了2次较为明显的改变。1971年至1982年,比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5~10;1982-1986年,比值由最大值9.1下滑至2.2;1987-1995年,比值维持在2~4;1996-2009年,比值在1左右波动。70年代,疫区主要分布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随后高发疫区有所转移,现主要集中在襄阳、荆门、荆州的某些局部区域。在人群分布上,历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4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发病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高,15~39岁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1971—2011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经过两个发病周期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流行季节性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的差距缩小。疫区也发生变迁。疫区类型可能由以姬鼠型为主向混合型演变。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长期趋势; 流行特点
中图分类号:R5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94(2015)09-0892-07
Long-term trend analysis of HFRS incidence in Hubei, China, 1971-2011
YAN Hong1, WANG Yue1, LIU Li2, XING Xue-sen2, LI Shi-yue1, GUAN Xu-hua2
1.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2.Hu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han 420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an Xu-hua, Email: guanxh9999@163.com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erm trend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incidence from 1971 to 2011 in Hubei, China and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preventive measures. Statistical reports of HFRS and demographic data from 1971 to 2011 were collected. Excel, SPSS13.0 and MapInfo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se data and produce diagram.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71 to 2011, the range of HFRS incidence fluctuated between 0.28/100 000 and 49.50/100 000. The average yearly incidence rate was 7.99/100 0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0.48/100 000, the average fatality rate was 5.91%. Two distinct disease cycles appeared in the epidemic du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became stable after 1988. Most cases occurred between October and next January or between March and June. However, the seasonality of HFRS has changed over years. The ratio of cases in the two peaks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between 5 and 10 from 1971 to 1982; then it decreased to 2.2 in 1986 from 9.1 in 1982; it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tween 2 to 4 from 1987 to 1995, and kept around 1 from 1996 to 2009. In 1970s, high epidemic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Wuhan City and surroundings. But it changed over time and now the high epidemic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cal areas within Xiangyang, Jingmen and Jingzhou cities. In term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ore male were infected with HFRS than female and peasants were a high-risk population. Age distribution changed over tim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aged 40 or older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aged 15-39 years decreasing.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year from 1971 to 2011, the incidence rate of HFRS in Hubei gradually reduced and tended to be stable after two distinct cycles. The seasonality of HFRS had changed in middle 80’s and middle 90’s, with the gap between two peaks being narrowing. The epidemic areas had changed over time. The epidemic areas type possibly changed from Apodenmus agrarius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 to mixed type that Apodenmus agrarius and house mouse being dominant simultaneously.

Keywords: HFRS; long tren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疫源地分布于5大洲70多个国家, 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受肾综合征出血热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年报告发病人数约为4万~6万, 占世界报告病例总数的90%以上[1, 2], 高发疫区发病率在50/10万左右, 偶有暴发流行, 病死率高达30%。该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疫区类型复杂, 是我国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3]。而湖北省是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疫区。为了解湖北省该病发病长期趋势及疫区的变迁规律, 对湖北省1971-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湖北省1971-2003年传染病统计报表和2004-2011年网络直报资料, 利用Excel整理相关数据, 包括年份、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湖北省历年人口数、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等。采用Excel和SPSS13.0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Mapinfo地图绘制软件用于绘制地区分布图。

由于湖北省历年流行病统计报表自1991年始收录有关人群分布的资料, 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近20年的HFRS人群分布状况。

2 结 果
2.1 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

1971-2011年, 湖北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28/10万~49.50/10万之间, 年平均发病率为7.81/10万, 死亡率为0.48/10万, 平均病死率为5.91%。见表1

HFRS年发病率变化趋势见图1。由图可见, 在1971-2011年间, 出现了2个明显的发病周期。第一个发病周期在1971-1979年期间, 1973年出现高峰, 发病率为20.01/10万; 第二个发病周期在1979-1988年期间, 峰值出现在1983年, 发病率为49.50/10万。1988年之后发病率趋于稳定, 总体呈小幅下降的趋势, 其中2003年之后历年的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

2.2 季节分布规律

湖北省HERS呈现季节性变化特点, 有两个峰, 即秋冬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峰(3月~6月)。图2显示了湖北省出血热流行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占全年发病例数的比例变化趋势。每年发病例数绝大部分集中在秋冬峰和春夏峰。41年间, 双峰期间发生的病例数合计占80%以上的有27年, 70%~80%的有14年。另外, 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所占比例在逐渐缩小至持平, 持平期间, 双峰发病例数各占4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 2010和2011两年, 双峰的差距又拉开了, 秋冬峰发病例数明显高于春夏峰发病例数。

图1 1971-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发病率变化趋势Fig.1 Incidence trends of HFRS in Hubei from 1971 to 2011

为更直观体现湖北省HFRS流行的季节特点及其变化情况, 以年份为横坐标, 历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为纵坐标作图(图3)。由图3可见, 湖北省HFRS流行的季节性变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971-1982年, 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比值为5~10, 此阶段秋冬季节发病例数占全年发病例数的绝大部分。第2阶段:1982-1986年, 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迅速下滑, 由9.1下滑至2.2。第3阶段:1987-1995年, 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维持在2到4之间, 两个高峰之间的差距缩小, 但还是以秋冬峰为主。第4阶段:1996-2011年, 除2010年与2011年外, 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左右波动, 说明秋冬峰与春夏峰的季节差异已基本不存在了, 1999年该比值首次小于1。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和2011年, 该比值有所增大, 分别为2.9和2.8。

2.3 疫区变化

1971年疫区主要分布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周边区域, 如黄州区、黄石市、咸宁市区等, 也包括武汉的郊区, 如黄陂、新洲、蔡甸、江夏, 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 但也有例外, 例如远在湖北边界的利川。在之后的几年, 疫区逐渐向东部和西北部扩散, 至1975年, 黄冈的武穴、黄梅, 襄阳的南漳、宜城、襄阳县(即今之襄阳区)等也成为了HFRS的疫区, 而原先集中在武汉周边的疫区有所分散。至80年代中后期, 疫区向西边和北边扩散和迁移的状态初步形成并稳定, 该时期的疫区主要集中在咸宁北部, 襄樊东部, 荆门大部分区域, 以及仙桃、潜江、天门等地, 同时也有少量散发地区, 如松滋、当阳、利川等地。至90年代中期, 疫区继续向西边和南边迁移, 此时, 疫区主要集中在湖北中南部, 包括咸宁城区、钟祥、宜城、襄阳区等地, 在湖北东部的罗田, 西部的利川等也有散发。进入21世纪后, HFRS疫区主要集中在湖北中部的宜城、钟祥和荆门、天门、潜江一带。1971-2011年湖北省HFRS疫区变迁见图4

表1 1971-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发病数据 Tab.1 Date on HFRS in Hubei from 1971 to 2011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

HFRS病例以男性为主, 在21年的HFRS发病病例中, 男性15 705例, 女性6 495例, 男女性别比为2.42∶ 1。男女性别比范围为2.14∶ 1~3.79∶ 1。

图2 1971— 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流行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占全年发病例数的比例变化趋势Fig.2 Proportions of HFRS cases in fall-winter epidemic peak and spring-autumn peak in Hubei from 1971 to 2011

图3 1971— 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流行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比值变化趋势Fig.3 Ratios of HFRS cases between fall-winter epidemic peak and spring-autumn peak in Hubei from 1971 to 2011

图4 1971-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疫区变迁图注:发病率在0~0.01/10万之间的表示无发病Fig.4 Epidemic areas of HFRS change in Hubei from 1971 to 2011

2.4.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15~3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为49.79%, 40~59岁人群次之, 占39.54%, 15岁以下者所占比例最低, 仅2.37%(见表2)。1991-2011年, 湖北省HFRS病例的年龄分布变化见图5。随着时间的推移, 4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所占比例有增大的趋势, 15~39岁人群所占比例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2.4.3 职业分布

以农民为主, 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农民16 887例, 占总发病人数的76.07%; 工人1 642例, 占7.40%; 学生789例, 占3.55%。1991— 2011年, 农民构成比范围为68.14%~83.06%, 工人构成比范围3.02%~9.28%, 学生所占比例1.01%~5.57%。

图5 湖北省1991-2011年HFRS病例的年龄构成Fig.5 Age distribution of HFRS cases in Hubei from 1991 to 2011

表2 1991-2011年湖北省出血热病例的年龄分布 n(%) Tab.2 Age distribution of HFRS cases in Hubei from 1991 to 2011
3 讨 论

从1971年至1990年的20年间, 湖北省HERS出现了2个流行周期, 基本上是10年一次大流行, 若往前推测, 在条件更加落后的60年代, 可能也有这样较明显的流行周期, 往后推测, 在1993年左右应该进入另一个流行周期的高峰期, 但1993、1994、1995三年的发病率仅略微升高, 未形成明显的高峰期。这与80年代的大流行引起了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关注, 而且出血热的发病规律已初步被掌握, 因此在大流行来临之前, 相关部门实行了强有力的灭鼠防病措施,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出血热发病高峰期的出现有关[4]。至2003年以后, 我省历年的发病率已呈现稳定的态势, 均控制在1/10万以下, 说明HFRS的相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HFRS在不同疫区类型的流行季节并不完全相同。家鼠型和姬鼠型的HFRS发病季节有明显差别, 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春夏之间(3月~6月), 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秋冬之间(10月至次年1月), 二者的混合型疫区的流行季节具有两型HFRS的特点, 两型HFRS中占优势一型的季节性表现较为明显[5]。从湖北省HFRS流行的季节性来看,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峰, 春夏峰相对较弱, 两者之间发病例数的比值在5~10之间。从1982年到1986年, 秋冬峰与春夏峰的发病例数比值迅速大幅下滑, 提示在这几年内, 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宿主构成发生了改变, 或者汉坦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化。90年代以后, 秋冬峰与春夏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弱化, 其发病例数的比值已接近于1。湖北省HFRS季节性变化特点与全国某些省份的变化特点类似, 如山东省1974-1979年基本上以秋冬峰为主, 1980-1989年除秋冬主峰以外, 还出现了春夏峰, 1990年以后各流行年度呈双峰型, 但以春夏峰为主[6]。湖北省HFRS季节性虽然还未出现以春夏峰为主的流行特征, 但总体的变化与山东是一致的。发生这种现象, 一方面可能是人为干预, 在季节高峰期进行灭鼠和疫苗接种等工作, 压制了流行的秋冬峰, 另一方面可能是自然因素的改变, 如气候、地理的改变或洪涝灾害等的影响, 造成了宿主鼠种的构成和活动发生改变, 最终导致了出血热季节分布的现状。季节分布变化特点提示湖北省的疫区类型可能从以姬鼠型为主的疫区向混合型疫区演变, 这一点与我国HFRS流行的总体趋势相符[7, 8]。要得出确切结论, 需依靠相关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检验加以证实。如果要通过疫苗对HFRS进行干预, 那么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可以为疫苗的选取提供参考[9]

70年代, 湖北HFRS的疫区主要集中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区域, 表现出很明显的地区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疫区出现扩散和转移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80年代中后期疫区向西边和北边扩散和转移, 以及90年代中期疫区向西边和南边转移, 直至近些年, 疫区主要集中在湖北中部的襄阳、荆门以及潜江和天门一带。疫区之所以出现转移, 可能因为影响此病流行的因素发生了改变, 包括自然因素(如:气温、雨量、温度等)和社会因素(如:社会活动、农林活动、水利建设、矿山开发等)。湖北的江汉平原多湖沼洼地, 每逢雨量少、水位低的年份, 耕地面积扩大, 农田丰收, 鼠类繁殖迅速, 鼠密度增大, 这期间农事活动繁忙, 参加劳动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增多, 感染的机会增加, 易发生本病的流行。相反, 在雨量多、水位高的年份, 湖沼洼地受淹, 鼠的栖息场所遭到破坏, 鼠类迁徙, 鼠密度降低, 感染机会会减少, 但可能造成迁徙地区HFRS的发生和流行。从湖北省的降雨历史来看, 1996年和1998年曾发生过特大洪涝灾害, 可能使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了改变, 鼠类往高海拔地区迁徙[10], 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湖北的疫区会向长江上游以及低山丘陵地带扩散和转移。当然, 要更精确地解释疫区变迁的现象, 需结合湖北地区历年的气象资料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 HFRS发病主要以农村为主, 城市少于农村。” 从武汉市的发病情况来看, 自70年代始, 武汉的郊区就是出血热发病的重疫区, 包括黄陂、江夏、新洲、蔡甸, 城区也有发病, 但发病率远低于郊区, 从地图上来看, 武汉的疫区从四周形成了一个包围带, 将城区裹在里面, 而又无法导致城区疾病的暴发。城市与农村环境的差异导致鼠类分布的不均, 因而出现“ 包围带” 的现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农民是最高发的一个群体。从年龄分布来看, HFRS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和中年, 并且, 自1991年到2011年, 青壮年组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而中年组的比例逐步增大, 老年组的比例也逐步有所增加。一方面, 可能因为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组的人口基数大[11], 病例数增多; 另一方面, 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递增而留守务农的人数下降[12], 青壮年接触宿主的机会降低, 而留在农村务农的中年人或老年人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加, 因此出现以上所述趋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McCaughey C, Hart CA. Hantaviruses[J]. J Med Microbiol, 2000, 49(7): 587-599. [本文引用:1]
[2] Schmaljohn CS, Hjelle B. Hantaviruses: a global disease problem[J]. Emerg Infect Dis, 1997, 3(2): 95-104. DOI:10.3201/eid0302.970202 [本文引用:1]
[3] Li LM. Epidemiology[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0: 470-484. (in Chinese)
李立明. 流行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70-48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4] Wang GS. Recent rodent prevention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Hubei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trl, 2000, 11(4): 302-303. (in Chinese)
王谷生. 湖北省近年来的灭鼠防病现状与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0, 11(4): 302-303. [本文引用:1]
[5] Chen HX, Luo CW. HFRS monitoring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02, 23(1): 63-66. (in Chinese)
陈化新, 罗成旺.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 63-66. [本文引用:1]
[6] Kang DM, Wagn ZQ, Chen RY, et al. Analysis of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Shand ong Province 1974-2004[J]. Prevent Med, 2007, 13(4): 289-291. (in Chinese)
康殿民, 王志强, 陈仁友, . 1974-2004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4): 289-291. [本文引用:1]
[7] Fang LQ, Cao WD, Chen HR, et 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03, 24(4): 265-268. (in Chinese)
方立群, 曹务春, 吴晓明, .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空间分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4): 265-268. [本文引用:1]
[8] Fang LQ, Li CY, Yang H, et 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idemic areas and main animal host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04, 25(11): 929-933. (in Chinese)
方立群, 李承毅, 杨华, .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与主要宿主动物构成的关系[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11): 929-933. [本文引用:1]
[9] Luo CW, Chen HX.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ategy of vaccination on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the last 10 years,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08, 29(10): 1017-1019. (in Chinese)
罗成旺, 陈化新. 中国1998-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策略探讨[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10): 1017-1019. [本文引用:1]
[10] Lin FR, Wan FH, Lv J, et al. Monitoring report of HFRS in Hubei Province after the flood in 1998[J]. Chin J Zoonoses, 2000, 16(4): 115-116. (in Chinese)
林凤荣, 万方华, 吕静, . 湖北省1998年洪灾后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报告[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16(4): 115-116. [本文引用:1]
[11] Du P, Zhai ZW, Chen W.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f China: A century-long projection[J]. Population Res, 2005, 29(6): 90-93. (in Chinese)
杜鹏, 翟振武, 陈卫.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 人口研究, 2005, 29(6): 90-93. [本文引用:1]
[12] Li Q, Sun LY.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members’ working out of countryside on their senior member stayed at home[J]. Acad Res, 2011, (4): 85-89. (in Chinese)
李琴, 孙良媛. 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J]. 学术研究, 2011, (4): 85-8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