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8年第9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谢美榕 译, 黄丰 校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1617 2009-2016年瑞典国家艰难梭菌感染监测// Kristina Rizzardi, Torbjö rn Noré n, Olov Aspevall等

我们报告瑞典的一个艰难梭菌感染(CDI)全国监测项目的结果, 2012-2016年间, 艰难梭菌感染发病率下降 22%, 耐多药菌株的比例下降80%。该期间各县之间发病率的差异也在减少, 这可能归因于大多数实验室施行核酸扩增试验为主要的诊断工具。相比其他研究, 我们的研究表明增加的艰难梭菌感染发病率不可归因于核酸扩增试验的引入。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卫生措施的成功实施是观察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耐多药菌株的流行率大幅下降, 瑞典仍然是欧洲的艰难梭菌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鉴于瑞典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处于最低水平, 这一发现出人意料, 值得进一步调查。

P1626 旅行相关的寨卡病例及其在全球爆发期间对当地传播的威胁, 加利福尼亚, 美国// Charsey Cole Porse, Sharon Messenger, Duc J. Vugia等

2015年巴西报告了寨卡和相关新生儿小头畸形。自此, 寨卡传遍美洲, 并且全美国都报告了旅行相关病例。鉴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加利福尼亚州区域传播, 我们回顾性调查了旅行相关的寨卡病例以评估寨卡病毒在本地传播的潜在威胁。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 加利福尼亚州共报告了588例与旅行相关的寨卡病例, 其中包括139例孕妇感染, 10例先天性感染和8例性传播感染。大多数病例报告有前往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旅行, 许多人可能在病毒血症期返回。至2017年9月, 埃及伊蚊已经蔓延到加利福尼亚的124个地区, 白纹伊蚊已蔓延至53个地区。对人类和蚊子的持续监测及对公共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消除寨卡病毒感染和本地传播的重要工具。

P1633 2004-2015年日本中部恙虫病与日本斑点热的鉴别// Eiichiro Sando, Motoi Suzuki, Shungo Katoh等

日本斑点热 (JSF) 和恙虫病 (ST) 是日本的地方性疾病, 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为记录鉴别这2种立克次体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在2004-2015年期间, 我们招募了来自日本南部房总(Boso)半岛的31名日本斑点热JSF患者, 188名恙虫病ST患者和 97 位非立克次体病患者。日本斑点热出现在4月到10月期间, 恙虫病出现在11月至12月期间。与非立克次体病患者相比, 日本斑点热和恙虫病患者明显年龄更大, 且更可能居住在林区。空间分析显示, 日本斑点热和恙虫病患者集群很少重叠。相比恙虫病患者, 临床上更经常在日本斑点热患者身上观察到紫癜、手掌/足底皮疹、低钠血症、器官损伤和治疗后延迟退热。尽管日本斑点热和恙虫病的临床特征相似, 但他们的季节性、地理分布、物理标志和严重程度不同。由于相当比例的患者没有注意到皮疹和焦痂, 日本的许多立克次体病可能未被诊断出来。

P1665 意大利新型猫正痘病毒和致命疾病// Gianvito Lanave, Giulia Dowgier, Nicola Decaro等

我们报告一个造成猫的致命感染的新型正痘病毒(OPXV)的检测和全基因组特征分析。该病毒诱发皮肤损害, 组织学特征为白细胞浸润和嗜酸性胞质包涵体。不同的PCR方法无法指定该病毒为已定义的正痘病毒种。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典型的砖形病毒颗粒, 形态学上与正痘病毒接近。该正痘病毒毒株(Italy_09/17)在细胞培养和鸡胚卵中被分离。9个级联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 该病毒与牛痘病毒的关系较远, 与缺肢畸形病毒(ectromelia)密切相关, 并从属于最近从意大利圈养猕猴中分离出来的正痘病毒。对猫和啮齿动物开展广泛的流行病学监测评估猫是否为偶然宿主, 啮齿类动物是主要的病毒储存储主。这种新型病毒的人兽共患病潜力也值得进一步调查(图1, 2)。

图1 意大利感染正痘病毒的猫
唇部(A)、胸腔部分(B)和前肢(C)上观察到溃烂结节和斑块。皮肤穿刺活检标本(D)显示白细胞浸润和胞质包涵体(箭头处,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原图放大60倍)。

图2 意大利一只猫感染正痘病毒毒株分析
A)用患病猫血清感染的Vero细胞进行的细胞质荧光分析(原图放大400倍)。B)感染的Vero细胞内的胞质包涵体(箭头处,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原图放大400倍)。C)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后形成的痘斑(箭头处)。D)正痘病毒颗粒的电子显微图像。病毒用磷钨酸钠负染色制备(原图放大25 000倍)。

p1674 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南部出现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Philipp P. Kohler, 2 Roberto G. Melano, Samir N. Patel等

我们分析了来自多伦多侵入性细菌疾病网络的基于人群的监测数据, 以描述2007-2015年间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南部的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PE)的感染情况。我们回顾了患者的病历和旅行史, 分析了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征, 并计算发病率。在确诊的291名病例中, 新德里金属-β -酶是主要的产碳青酶烯酶, 占51%。出国或前往高危地区旅行没有接受过医疗保健, 而优先在加拿大住院的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阳性患者中, 13%为苯唑西林酶-48, 24%为新德里金属-β -酶, 55%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 且67%为维罗纳整合子编码的金属β 酶。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发病率上升, 2015年达每十万人口0.33例。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来说, 出国或高风险旅行没有医疗保健可以建立, 意味着在加拿大感染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为了减少加拿大医院医源性产碳青酶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 需要政策和实践上的改变。

p1683 从培养组学[Culturomics培养组学]到临床微生物学及展望//Gré gory Dubourg, Sophie Baron, Fré dé ric Cadoret等

培养组学已允许开发, 数以百计的新的菌种从人类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法产生的剖面图添加在了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质谱数据库中。我们回顾收集了2012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法国马赛的实验室常规使用的MALDI-TOF质谱仪的原始数据, 并分析了错认菌株的 16S rDNA 测序结果。在研究期间, 从临床标本中发现了744个菌种, 其中21种是首次从培养组学中分离出来的菌种。该集合涉及98例患者的105份临床标本。其中64份细菌分离株被认为与临床相关。MALDI-TOF质谱仪能鉴定105份标本中95.2%的菌种。培养组学研究还扩大了与人类有关的细菌学, 同时也增加了原核生物感染疾病的范围。

p1709 人蜱传脑炎病毒病的严重程度与小鼠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Chaitanya Kurhade, Sarah Schreier, Yi-Ping Lee等

我们比较了从2个不同病灶中分离出来的2种蜱传脑炎病毒毒株, 毒株导致蜱传脑炎患者不同的症状, 从神经系统症状到轻度胃肠道症状。我们比较了小鼠神经侵袭性、神经毒力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反应, 发现了唯一的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对发病机制的理解。

p1723 墨西哥墨西卡利落基山斑点热流行因子的分子确认// Luis Tinoco-Gracia, Moisé s Rodrí guez Lomelí , Sawako Hori-Oshima等

2008年以来, 毗邻美国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墨西卡利市的人类和狗中出现了大量的洛基山斑点热, 我们在分子水平确认了致病因子, 这些信息可用于研究该流行病的起源和动态。

p1737 2016年印度儿童基孔肯亚热的严重临床表现 // Pradeep K. Sharma, Maneesh Kumar, Girraj K. Aggarwal等

基孔肯亚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 关于儿童严重临床表现的文献缺乏。我们描述了在印度新德里的一群小儿基孔肯亚热患者, 他们患有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可在疾病的急性期进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