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相关期刊评价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张智芳, 王晓欢, 梁小洁, 黄丰, 林丹, 严延生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1
通讯作者:严延生,yysh@fjcdc.com.cn
摘要

目的比较并分析我国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相关期刊基本情况、引用和被引情况,了解此类期刊之间交流以及专业发展现状。方法 通过限制检索条件,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1-2017)和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数据为基础,查询符合条件期刊的主办单位、创刊年份、载文情况、近十年刊文的学科分布,同时分析了上述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扩散指数、引文情况及各期刊间相互引用情况。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8种期刊符合条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热带医学》、《热带医学杂志》、《病毒学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和《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上述8种期刊中,月刊和双月刊各4种。除《中国热带医学》外,其他7种期刊均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近十年刊文的学科分类主要为基础医学、传染病学、生物学、预防医学和卫生学。上述期刊近年的影响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影响因子由2012年0.619上升至0.979、《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由2014年0.58上升至1.044。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对收录的核心期刊学科分类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除《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外,其他7种期刊均被调整,使其学科扩散指标也出现了较大的拐点。上述期刊中有5种期刊之间存在全互引现象,病毒学类与寄生虫学类期刊之间的引用罕见。各期刊存在较严重的自引现象,其自引率远高于该期刊对其他期刊的引用率。结论 国内人兽共患病病原学相关期刊交流广泛但总体发展相对缓慢,应理性认识影响因子的科学价值,以建立全面的期刊评价体系。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人兽共患病; 基础医学; 自引; 影响因子;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94(2018)12-1159-06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valuatiing indicators in eight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ZHANG Zhi-fang, WANG Xiao-huan, LIANG Xiao-jie, HUANG Feng, LIN Dan, YAN Yan-sheng
Fuj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uzhou 35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n Yan-sheng, yysh@fjcdc.com.cn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citation, reference, commun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in China. Using the data from the Citation Report of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Core Edition, 2011-2017) and the Citation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s the analytic basis under the restrict search conditions, the sponsors, start publication times, published papers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the l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impact factors, subject diffusion index, citation and reference to each other in the journals were analyzed. After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eight journals including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osis,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Chinese Tropical Medicine,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Journal of Vir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and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 were qualified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In the eight journals, four were monthly while the other four bimonthly. Except of Chinese Tropical Medicine, the other seven journals were establish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1980s.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the eight journals mainly belong to Basic Medicine, Infectious Diseases, Biology,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Hygiene. In recent years, the impact factors have been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particular, the impact factors of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osis and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 have been elevated from 0.619 in 2012 to 0.979 and 0.580 in 2014 to 1.044, respectively. In 2012, the Citation Report of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Core Edition) presented a larger regulation in the subject classification of included core journals. Except of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osis, the subjects of other seven journals were changed which caused a bigger inflection point for their subject diffusion indexes. The whole-citation to each other was presented in five of the eight journals but the citation to each other was rare between the virological and parasitological journals. Each of the eight journals showed a higher self-citation rate than that from other journals. All the data lead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zoonotic pathogen journals in China have a wide exchange but their development in general is relatively slow as well as the impact factors should be rationally understand for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athogen biology; zoonoses; basic medicine; self-cited; influence factor; evaluation system

国内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相关期刊有20多种, 其收录范围、期刊定位与质量均有所不同。本研究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1-2017)[1, 2, 3, 4, 5, 6, 7]收录的期刊为分析对象, 同时以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8]为数据来源, 对8种期刊进行相应指标分析, 以了解学科发展与交流渗透程度, 为期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为提高期刊影响力提供思路。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检索方法

选刊标准:① 与病原生物学相关; ② 被《引证报告》(核心版)(2011-2017)连续收录; ③ 连续7年被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收录。④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存在引用和被引关系。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1-2017)(《引证报告》)查询相应期刊2010-2016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 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等指标。登陆中国知网CNKI的2010-2016年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ref. cnki. net/knsref/index. aspx), 精确匹配, 2018年3月9日检索。同时在出版物检索界面, 查找期刊, 查询符合条件期刊的复合总被引频次、综合总被引、复合影响因子等。

1.2 数据处理

统计期刊引文、载文数, 结合中国知网的期刊评价系统,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有关指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 用Excel制图。

2 结 果
2.1 期刊基本信息

8种入选期刊见表1。其中微生物学会主办2种、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其他机构主办5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1种; 月刊和双月刊各4种。稿件学科分类仅列举学科分布占比有共性者。总被引频次因文献量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表1 8种病原学相关期刊基本信息 Tab.1 Basic Information in eight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篇均被引频次比较:《病毒学报》8.21次、《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4.91次(该数据来自中国知网; 总被引次数、总下载次数和出版文限量为其创刊以来数据总和)。创刊时间多在上世纪80年代, 只有《中国热带医学》创刊不足20年。

2.2 学科分类及载文

《中国热带医学》和《热带医学杂志》载文量最大; 《病毒学报》基金论文占比最高; 所属学科分类, 仅《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始终属于基础医学类, 其他期刊均有变动, 见表2和图1。

表2 8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期刊2010-2016年载文情况 Tab.2 Published papers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 in eight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2010-2016

图1 2010-2017年8种期刊的基金论文发文趋势Fig.1 Trend of papers published in eight journals support by Fund, 2010-2017

2.3 文献计量学指标

表3可见, 影响因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和《病毒学报》近几年升高不明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年提高到0.979;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年高达1.676, 2016年为1.140。他引率:《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和《病毒学报》均处于较高水平, 而其他期刊影响因子的升高与他引率的变化无相关性; 学科扩散指标:2012年都有明显转折, 说明期刊所属学科分类对期刊的评价指标有一定影响。

表3 8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期刊2010-2016年各种文献计量学指标 Tab.3 Bibliometrics index in eight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2010-2016
2.4 期刊互引统计与分析

8种期刊之间的引用频次与被引频次[8]表4。文献的互引反映了文献间及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可推动学科发展[9], 引用包括自引和他引, 其中对角线数据表示自引频次, 提高影响因子最简单直接方法是提高自引量[10], 数据表明8种期刊存在较严重的自引, 自引率远高于该期刊对其他任一期刊的单独引用率。互引通常是期刊间的“ 联姻” 关系[11]。《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热带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5种期刊存在全互引, 病毒类与寄生虫类期刊之间的引用几乎为零。

表4 8种期刊2010-2016年互引频次矩阵 Tab.4 Mutual frequency matrix in eight zoonotic pathogen biology-related journals, 2010-2016
3 讨 论
3.1 办刊模式及管理模式

中国期刊存在“ 全、小、散、弱” 现象, 本文分析结果类似。所属同一学会的期刊在学科分类上并不一样, 而相同学科的期刊又分属不同学会、协会。不同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对期刊发展是不利因素。本文所述8种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也说明该问题。斯普林格等国外出版集团, 以其技术和集群优势掌握众多期刊, 更便于作者检索、期刊影响力也较大; 中华医学会有138种期刊, 形成国内外影响最大、最权威的医学期刊系列, 病原学相关刊物如能形成一个出版集团会有更大影响。

3.2 刊文质量

本次调查期刊基金论文占比《病毒学报》最高, 其次是《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然而其影响因子并不高, 说明盲目追求刊登基金论文, 对办刊质量并未有很大促进作用。基金论文占比不宜作为国内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 编辑出版单位和期刊评价体系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基金论文占比[12]。8种期刊均有稿件数量减小趋势。加强组稿约稿、注重期刊宣传和激励是应对稿源不足的有效策略[13]

3.3 评价机制及影响因子

目前, 唯“ 影响因子” 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对科研有一定妨碍, 亟需改善。影响因子受被引频次和发文量的直接制约[14],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不仅是测量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 而且也是测量期刊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些期刊为增加影响因子采用的首要手段是增加自引[10], 与本文分析结果一致。表3数据表明, 他引率高的期刊, 影响因子并不是最高, 也说明单纯用“ 影响因子” 评价期刊的片面性。对期刊而言, 发文量确定, 则影响因子受被引频次制约, 而他引的作用又高于自引, 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易被很多评价体系的“ 剔除自引” 而发挥不到作用; 互引的手段则被更多的期刊青睐以增加影响因子[15], 于是就出现期刊“ 联姻” 现象。为减小以上行为对正常评价的影响、提高公平性, 在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引入了“ 互引指数” 概念后, 即出现了很多弄虚作假的期刊不再被收录的情况[16]。2017年6月, 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度期刊引用分数榜 CiteScore[17]。这个新评价法对统治科研评价体系数十年的影响因子提出了挑战, 直接影响是影响因子排名在前20的期刊(《Science》和《Nature》《the Lancet》 等)均跌破前50。相比之下, 发文量较少的期刊和综述类期刊所受影响较小。这些新评价体系的出现, 无论能否取代“ 影响因子” 的地位, 都对评价体系是个有益的补充, 对期刊的正确评价, 应该是基于多种计量指标的综合评价。

3.4 国内病原学期刊总体发展状况

科技类期刊从上世界80年代不足1 000种增至现在6 000多种, 病原学或传染病学相关期刊增长不明显, 仍为20余种, 说明在期刊业繁荣发展的今天, 学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人类的疾病谱变化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 当大多数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时, 疾病谱中传染病的整体排位向后退; 其次, 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的偏颇, 各研究机构对SCI、EI 等论文的刚需日益严重, 进一步挤压国内优质期刊的份额, 致使国内中文期刊发展缓慢, 也是前述8种期刊影响因子不高、被引半衰期处于低位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要做大、做强, 办好中国期刊, 一方面需加快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指标的科研评价体系; 期刊本身则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懂得“ 走出去” , 才能“ 拿得来” 。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158. [本文引用:1]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2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 158. [本文引用:1]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230. [本文引用:1]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 234. [本文引用:1]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5: 254. [本文引用:1]
[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 234. [本文引用:1]
[7]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 237. [本文引用:1]
[8] 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 [EB/OL]. [2018-03-09] http://ref.cnki.net/knsref/index.Aspx. [本文引用:2]
[9] 邹纲明, 汤亚非. 从化学文摘高频被引期刊看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期刊的发展[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3, 23(1): 84-87. [本文引用:1]
[10] 刘雪立, 魏雅慧, 盛丽娜, . 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比较-兼谈影响因子的人为操纵倾向[J]. 编辑学报, 2016, 29(6): 602-606. [本文引用:2]
[11] 杨利军, 赵艳枝. 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J]. 情报杂志, 2010, 29(3): 6-10. [本文引用:1]
[12] 王谦, 林萍, 孙昌朋, . 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6): 634-638. [本文引用:1]
[13] 丁岩, 吴惠勤, 龙秀芬, . 中文科技期刊应对稿源不足的策略与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2): 113-117. [本文引用:1]
[14] 刘昌来, 李燕文, 王国栋, . 加权被引频次: 科技期刊单篇论文短期的一种评价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7): 958-962. [本文引用:1]
[15] 刘超, 李秀霞, 李林, . 基于互引和共被引的期刊关联分析比较[J]. 情报科学, 2017, 35(7): 96-100. [本文引用:1]
[16] 朱强, 何峻, 蔡蓉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84. [本文引用:1]
[17] Elsevier B. V. Journal Metrics[EB/OL]. [2018-03-09]. https: // journalmetrics. scopus. com/.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