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1例输入性卵形疟报道
朱名超1, 朱娅2
1.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天门 431700
2.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科,天门 431700
通讯作者:Email:朱名超,zhumingchao.412@163.com
摘要

报道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疟疾病例,用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及疟原虫显微镜检查均提示为卵形疟原虫,血样送至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经巢式PCR分型为卵形疟,根据患者的出入境及病史最终确诊为输入性卵形疟原虫病例,并对该病例的发病特点、诊疗经过及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提供疟疾的临床资料,以期减少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53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2-2694(2018)06-0579-02

患者万某, 男, 26岁, 湖北省天门市汪场镇别台村人, 2013年4月赴非洲建筑工地打工, 2017年6月23日从非洲回国, 2017年7月1日因不明原因发热而就诊, 患者4年间, 曾患2次疟疾, 具体疟原虫种与治疗药物不详, 治疗后症状缓解。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结核病史、否认输血史等。

2017年7月1日清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38.1 ℃, 伴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等症状, 下午至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门诊以“发热待查?疟疾?”收至感染科住院治疗。查体:体温(T):37.9 ℃, 呼吸(R):20次/min, 心率(P):80次/min, 血压(B):130/80 mmHg。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计数8.6×109/L,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0.01×109/L,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0.2%,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0.63×109/L, 淋巴细胞比率8.8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109/L ,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85.20% , 血小板计数80×109/L, C-反应蛋白10.09 mg/L, 其余粪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未见异常。疟原虫镜检:MP未找到。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后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 于7月3日出院。

2017年7月16 日上午患者又因发热至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疟原虫检查, 结果为阴性。7月20日患者因“发热4 d”就诊, 收至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1区, 辅检: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8.6×109/L, 中性粒细胞70.7%, 血小板计数84×109/L, C-反应蛋白45.95 mg/L, 提示感染象, 尿常规:酮体弱阳性(KET±)leu/μL, 蛋白弱阳性(PRO±)0.2 mmol/L, 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IL)25.5 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10.9 μmol/L, 轻度异常, 降钙素原(PCT)9.150 ng/mL, 明显升高, 提示存在炎症, 夜间急查疟原虫, 镜检阳性, 患者血样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剂检测, 提示为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阳性。血片镜检观察到典型卵形疟原虫滋养体, 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略胀大, 细胞呈卵圆形, 边缘不整齐, 呈锯齿状, 滋养体环较粗壮, 胞质深蓝色, 约为红细胞的1/3, 核1个, 较大。(图1-1、图1-2)。厚涂片下见多个环状体, 环较肥厚, 核1个, 胞质内可见空泡(图1-3)。患者血样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 经巢式PCR检测[1, 2]。诊断患者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给予抗疟疗法:双氢青蒿素哌喹片2片/d+磷酸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3 片/d (当地疾控中心提供)。24 h后患者症状减轻, 已2 d未见发热, 患者要求出院, 1周后复诊, 疟原虫镜检阴性,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随访2个月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拟继续进行随访观察。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也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卵形疟主要流行于撒哈拉地区以南的非洲[3]、中东、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南亚等地[4, 5, 6], 我国本土疟疾以间日疟为主, 其次是恶性疟, 三日疟偶尔可见, 卵形疟已无报告[7], 但偶有输入性病例报告[8, 9, 10]。由于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大力实施, 我国本土疟疾逐年减少, 但对外交流和劳务输出逐年增多, 导致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11]

图1 患者血涂片的镜检结果(吉氏染色, × 1 000) 1:卵形疟原虫小滋养体; 2:卵形疟原虫大滋养体体(被寄生的红细胞呈卵圆形, 边缘不整齐, 呈毛刺状或锯齿状); 3:厚涂片下卵形疟原虫环状体。Fig.1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in patient(Giemsa Stain, × 1 000)

该例患者是在非洲建筑工地工作, 有2次疟疾病史, 在当地未进行正规治疗, 卵形疟既有再燃, 又有复发, 在国外有2次发病, 回国1周后开始发热, 误诊为急性上感, 13 d后又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 再次疟原虫镜检发现卵形疟原虫, 本例患者症状不典型, 且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中虫体数量少, 在厚血膜中易与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混淆, 不易识别[12], 仅有薄血片可用于形态学诊断, 所以使用传统的吉姆萨染色观察法进行镜检时易对卵形疟原虫感染漏检, 而疟疾快速检测技术因其方便、快捷已在疟疾的诊断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3], 本例患者如未用疟原虫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 很有可能再次漏诊。所以疟原虫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弥补由于镜检人员的疏忽造成的漏检,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同时接诊医生如高度怀疑疟疾应在发热前、发热高峰期及发热后及时送检不同时段的血样检测, 以提高检出率, 不能只做一次疟原虫镜检。同时国家出入境检疫部门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 建立出入境人员特殊传染病检疫病例档案, 以尽早发现疟疾病例。对每一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规范、细致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包括同行回国人员的调查, 要尽可能掌握境外疟疾发病具体虫种和治疗情况, 对境外曾感染间日疟、卵形疟的回国人员要及时进行休止期根治[14], 以期减少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致谢:特别感谢许正敏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美, 夏至贵, 汤林华. 检测4 种人体疟原虫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 33(2): 91-95. [本文引用:1]
[2] 张玲玲, 阮卫, 陈华良, . 浙江省5 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 亚种感染病例的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5): 361-365. [本文引用:1]
[3] Sutherland C, Oguike M, Smith V, et al. Plasmodium ovale sp. and Plasmodium malariae in Africa: difficult items of business on the malaria eradication agenda[J]. Malaria J, 2010 (Suppl/2): 9. [本文引用:1]
[4] Stephens JWW. A new malaria parasite of man[J]. Proc R SocLond B, 1914, 87: 375-377. DOI: 10.1098/rspb.1914.0024 [本文引用:1]
[5] Win TT, Lin K, Mizuno S, et al. Wide distribution of Plasmodium ovale in Myanmar[J]. Trop Med Int Health, 2002, 7(3): 231-239. DOI: 10.1046/j.1365-3156.2002.00857.x [本文引用:1]
[6] Kawamoto F, Liu Q, Ferreira MU, et al. How prevalent are Plasmodium ovale and P. malariae in East Asia[J]. Parasitol Today, 1999, 15(10): 422-426. [本文引用:1]
[7] 师永霞, 黄吉城, 苏锦坤, . 1例国内罕见的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室检测[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 27(10): 914-917. [本文引用:1]
[8] 肖婷, 魏艳彬, 刘凡, . 山东省2 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报告[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6): 附页4. DOI: 10.13350/j.cjpb.2012.06.023 [本文引用:1]
[9] 张孝和, 倪庆翔, 陈祎, . 温州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的诊断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5): 380-381. [本文引用:1]
[10] 林耀莹, 张山鹰, 杨发柱, . 福建省3 例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诊断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 31(5): 493-496.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15.05.022 [本文引用:1]
[11] 张红卫, 苏云普, 赵旭东, . 2005-2009年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6): 476-477. [本文引用:1]
[12] 黄兴周, 赵春星, 周高云. 卵形疟1例报告[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 7(2): 103. [本文引用:1]
[13] Nzeyimana I, Henry MC, Dossou-Yovo J,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malaria in the southwestern forests of the Ivory Coast (Tairegion)[J]. Bull Soc Pathol Exot, 2002, 95(2): 89-94. [本文引用:1]
[14] 陈宇浩, 黄和铨, 阮卫, . 1例恶性疟、卵形疟混合感染不同时段发病的病例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1): 29-3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