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部分地区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结果分析多
里坤·努尔沙发, 米吉提·莫合塔尔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

目的 评估新疆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制效果,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开展对不同养殖方式状态下的问卷调查,了解饲养、引种、防疫等情况,同时采集血清和流产胎儿等样本带回实验室开展布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养殖方式、养殖密度、流动状况与布鲁氏菌病感染有直接关系,其中牛羊规模场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牛羊散养户,牛羊场群感染率规模场高于散养户,羊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高于牛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细菌学和PCR方法共检出羊种布鲁氏菌19株。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牛羊等畜群间羊种布鲁氏菌病呈不同程度流行态势,该疫情在被监测区域可能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种, 该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对布病易感畜未进行布病疫苗免疫接种及未开展系统的检疫净化是易感家畜暴露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

关键词: 饲养方式;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
中图分类号:R37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94(2018)08-0753-03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imal brucellosis in some areas in Xinjiang,China
DUOLIKUN Nuershafa, MIJITI Mohetaerhan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China;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ivestock brucellosis in some areas in Xinjiang
Abstract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livestock brucellosis control in Xinjiang,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livestock brucellosis.A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reeding, introduction of stud stock and epidemic situation at various cattle and sheep breeding types, and the serum and aborted fetu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attle and sheep for serological and pathogenic detections of brucellosis. The development of brucellosis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breeding types, breeding density and migration of cattle and sheep. The 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ttle and sheep in the intensive farms than in free-ranging cattle and sheep, and the mean 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was higher in sheep than in cattle. A total of 19 strains of Brucella melitensis were detected by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PCR assays.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demonstrate that B. melitensis is prevalent in cattle and sheep in some areas of Xinjiang, and brucellosis may become an endemic disease in the surveillance sites, with controllable epidemic situation. Non-vaccination of susceptible livestock and absence of systematic quarantine and purification are major risk factors of brucellosis in susceptible livestock.

Keywor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reeding;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 testing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有关调查表明动物鼻孔和口腔黏膜是新宿主最容易感染途径之一 [1]。患病畜是人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因此部分工业化国家, 花费大量财力消除家畜布病,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2]。新疆畜牧业大体上是在健康有序发展, 但是现有的养殖、流通、移动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预防措施的不全面性, 使布病阳性畜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 在不同养殖方式状态下布病流行状况, 于2015年上半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开展了病原学监测、现场问卷调查的同时, 对其中6县的不同养殖方式的家畜进行了血清学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对各地在实际防控工作中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相关建议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原学及血清样品 在未开展布病免疫的14个县, 不分养殖方式收集羊流产胎儿167份, 在其中的6个县不同养殖方式点采集牛血清1 895份和羊血清2 446份, 共4 341份血清, 上述样本按相关要求保存和检测。

1.1.2 主要诊断试剂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试管凝集抗原及阳性、阴性血清, 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提供。培养基胰蛋白示(TRYPTOSE), 购自OXOID LTD.BASINGSTOKE, HAMPSHIRE.ENLAND。AMOS-PCR试剂盒2× Taq PCR Master Mix 购自北京庄明国际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布病S2苗及 A19苗、由新疆畜牧科学院提供。

1.1.3 器材 一次性平皿、PCR仪、电泳仪、图像分析仪等。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此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设计了含饲养方式、疫苗免疫、繁育方式、移动、检测、养殖户对布病的了解程度等内容的调查表, 逐户分别详细记录。

1.2.2 培养基的制作 根据布病专用培养基制作方法制作, 并根据本实验室常年工作经验确定配置溶液pH值, 接种培养疫苗等方式确定培养基的合格率。

1.2.3 结果判定依据 血清学检测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实验(SAT), 根据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18646-2002)指定方法开展。细菌学检测, 按常规布鲁氏菌属确定方法分离菌株。AMOS-PCR检测, 按试剂盒说明及姜海等[3]介绍方法开展。

2 结 果
2.1 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4个县均未开展布病疫苗免疫, 各县也都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病检测, 基本了解本县布病流行状况, 但都未开展检疫净化工作, 牧区散养户自繁自养率较高, 但在放牧状态下和其它羊群、牛群接触机率高, 羊繁育方式为自然交配, 农区散养户和规模场家畜流动性高, 饲养密度大, 农区散养户几户共用种畜, 共同特点是对布病了解不深或不了解, 自我保护和防疫意识淡薄, 羊群流产率在逐年升高, 存在不同程度逃避检疫情况。

2.2 不同养殖方式牛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在4个县共检出布病阳性牛10头, 平均阳性率为0.53%, 除屠宰场其他养殖方式均有不同程度布病感染, 其中规模户阳性率为0.95%, 散养户阳性率为0.43%, 规模户的场群感染率高于散养户场群感染率分别为17.6%和2.7%, 详见表1

表1 不同养殖方式牛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牛布病场群感染情况 Tab.1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cattle Brucella and infection results of cattle farm herds Brucella in different breeding way
2.3 不同养殖方式羊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对6个县血清样品的血清学检测当中, 在5个县检测到布病阳性血清88份。规模户阳性率为5.84%, 散养户阳性率2.67%, 屠宰场阳性率0.64%。规模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场点, 规模户的场群感染率高于散养户场感染率, 分别为32.26%和21.43%, 详见表2

表2 不同养殖户羊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Tab.2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sheep Brucella and infection results of sheep farm herds Brucella in different breeding way
2.4 病原学检测结果

对14个县的167份羊流产胎儿样品细菌学检测, 在7个县的病原样品中分离羊种布鲁氏菌19株、平均检出率为11.3%, 该区域引起母羊流产的主要致病菌是羊种布鲁氏菌, 此次由于未收集到牛的病原学样品故暂不做评论。

3 讨 论

本调查表明, 羊种布鲁氏菌平均出菌率为11.3%。其羊布病血清学平均感染率与湖北省莫县不同规模羊群感染率接近[4]。上海市奶牛布病检测阳性率低于0.1%与本次牛平均阳性率0.53%[5]。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布病在这些地区的规模场感染率的原因和饲养密度、饲养方式、繁育方式与检疫净化度有密切关系, 主要表现在规模场牛羊流动性频繁, 接触机会较多, 没有系统的检疫进场制度, 因此也成为疫病收集、扩大、释放的感染源。规模牛群一年全检1至2次、部分牛群纳入农牧业保险, 检出阳性可以实施扑杀处理, 其余畜群只是进行抽样检测, 阳性畜由于没有扑杀经费而无法处理, 所以造成本监测中牛阳性率明显低于羊阳性率。养殖户个人防病意识不强、科学规范养殖水平低、粪便垫料等污染物未能按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运到农田当肥料或弃置荒野, 污染环境, 成为感染源, 阳性畜群和健康畜群同用草场等导致感染持续不断。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 分析造成本疫情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种:一是暴露风险, 牛羊等家畜未进行免疫接种; 二是释放风险, 感染源未清除; 三是感染途径目前无法避免, 传染病扩散的要素都存在, 牛和羊已成为该区域主要布病传染源, 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畜均有较强致病力。在易感动物中容易造成暴发和流行等[6],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重视。该疫情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免疫、检疫、扑杀、消毒、净化措施不及时、不全面, 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可能性较大。

考虑到本监测中所采用RBPT和SAT试验, 在敏感、特异性等方面所具备的局限性而造成的误检[7], SAT试验对检出的可疑畜, 多数散养户因养殖空间的局限性, 很难实现隔离饲养21 d后再检等要求。建议首先对检出阳性畜的畜群、要施行长期跟踪监测。疫区内的动物门诊、看病前、对假设患布病的动物未进行布病检测而直接进行治疗是产生变异布氏菌的潜在因素之一[8], 因此, 诊疗前实施布病检测是防止发生变异和跟踪患病畜畜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阳性畜所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用科学检测方法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等具体措施的缺乏、在彻底消灭传染源等方面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因此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调查的局限性:首先是血清学检测方面, 本调查采用的是RBPT和SAT方法, 因此部分样本不能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所出现的可能性。其次是病原学检测方面, 对分离菌株的毒力、菌型、遗传同源性未进行测毒、鉴定、分析等, 因此全面掌握该菌生物特征和致病机制等方面有不足。在以后的类似调查工作中, 需进一步完善, 为准确确诊及科学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Allen A, Breadon E, Byrne A,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Brucella abortus in Northern Ireland —1991 to 2012[J]. Plos One, 2015, 10(9): e0136721. [本文引用:1]
[2] Olsen SC, McGill JL, Sacco RE, et al. Immune responses of bison and efficacy after booster vaccination with Brucella abortus strain RB51[J]. Clin & Vaccine Immunol, 2015, 22(4): 440. [本文引用:1]
[3] 姜海, 崔步云, 赵鸿雁, . AMOS-PCR对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应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25(2): 107-109. [本文引用:1]
[4] 裴洁, 周艳君, 彭伏虎, . 湖北省莫县羊布鲁氏菌病群体血清流行率横断面研究[J]. 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3): 9-12. [本文引用:1]
[5] 夏炉明, 孙泉云, 卢春光, . 对上海市一农场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的紧急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3): 13-16. [本文引用:1]
[6] 任德坤, 常青, 师茂林, . 新疆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J]. 地方病通报, 2008, 23(5): 36-37. [本文引用:1]
[7] Gwida M M, El-Gohary A H, Falk M, et al.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tests for the detection of Brucella spp. in camel sera[J]. Bmc Res Notes, 2011, 4(1): 1-7. [本文引用:1]
[8] 张仲秋. 人畜共患病培训教材书名[M]. 北京: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 70. [本文引用:1]